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指导企业引才用才把握“三个度”

2020-10-20 09:41:53 | 来源: 中廉在线

引才积极、育才消极,这是当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个企业想要有良性的发展,一定需要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人才共同促进。阿里之所以能够良将如潮,马总之所以能用这么多的人,就是因为他非常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而现在很多企业往往不注重这些,一味的引进所谓的高层次人才,高精尖人才来了企业却利用不上,造成企业资金和人才本身的双重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指导企业人才引进和管理,可从“三个度”入手。

一、摆正“态度”引进人才。常言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人才引进时,有的地方动辄引进外籍人才、院士人才,一味“赶潮流”,脱离实际,造成人才浪费和闲置。如果不能认真审视实际,不能把握人才引进的需求和方向,就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和人才的浪费。摆正“态度”引进人才,要立足实际,知己知彼,带着如饥似渴、虚心虔诚之心广纳天下英才,不光要引进能带动本企业发展、适合本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还要引进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类人才来满足企业的各类需求。“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二、怀揣“温度”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只是“入门”,留住人才方为上策。要用“真情”留住人才,打好“感情牌”。对引进的人才,不少地方千方百计为其许诺各种待遇各种服务。但引进来后就认为是“自家人”,往往很少关心,人才心凉了也就走了。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持续做好服务,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作为,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多了解多关心人才的状况和需求,帮助人才解决面对的各种问题,从细节中体现“温度”,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妈妈式”的服务。

三、把握“尺度”管理人才。安人之道贵在张弛有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企业工作任务重、矛盾多、条件苦、待遇差,工作失误有时无法避免,对人才培养和管理要实行正向激励,激发工作热情,释放工作活力,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成事。在工作时间、过程管理、年度考核上要给予一定的弹性,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以一时、一次得失论成败。政府在给予人才激励资金时也不能一味为结果论,要看到其发展前景。

当前,不少地方一味的通过给予引才补助等方式,支持企业引进人才,一味的追求引进了多少博士多少院士,却忽略了人才的本质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带来效益。政府更应该对企业引才用才给予方向指引和政策指导,与企业共同研究更适合本土企业发展的引才用才政策。(宫绪 吉林省通化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