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在成为新常态,通过全面、客观、准确的考核标准,精心挑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质干部,是对领导干部工作的一种肯定、鼓励,也是对干部成长的一种鞭策和关爱。但在极少数考核工作中,还存在把“印象”当“画像”的现象存在,这种印象式考核极大的打击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给严肃的考核工作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把“政治”当“首关”,画准干部的“忠诚标线”。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有的党员干部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容易出现“四风问题”,政治品德不过关,再大能耐也不能用。在干部考核中,不能只看能力,忽略思想意识,只有坚决把“政治标准”作为考核工作的“达标线”才能识别出敢担当、有作为的“达标干部”。
把“难点”当“考点”,刻好干部的“担当标线”。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来袭、长江流域水灾、秋日丰收连遭大雨……。每一个困难,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灾难,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这些群众关注的“焦点”就是党员干部工作的“难点”。但在这些难点工作中,还是有极个别干部找着各种理由推诿、扯皮,不敢作为,不敢担当,没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干部考核工作要注重党员干部工作上的“难点”,把“难点”当作“考点”,选出勇于打“拦路虎”、敢于啃“硬骨头”的“担当干部”。
把“战场”当“考场”,描实干部的“为民标线”。在抗洪战场、战疫战场、战贫战场上,考核单位要注重干部的为民服务宗旨,把战场当考场,把群众当考官,到基层一线去“听、查、看、访”,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印象”是刻板的,不全面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肩负着新的使命,面临着新的问题,考核干部也需要有新的“标线”,只有客观的设立标准,才能精准描绘干部“画像”,从而选出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优质干部。(王恩意 贵州省剑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