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翻看民法典,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立法当中,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的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是对人们真实生活行为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引导群众认识民法典,养成自觉守法意识,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认识和能力,是全民普法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饱含着14亿中国人民意愿、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粹、凝聚着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民法典,不仅将为全体人民干事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还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应当要学好民法典,深学悟透、精准运用,并结合运用到自己工作当中。将学习民法典纳入“三会一课”,运用系统学、专题讲解等方式,把学习民法典作为党员的日常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表,开展集中学习。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积极向群众宣传,为群众讲解,让自己成为民法典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助力民法典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此外,还需时刻依照民法典来行使自己权力和履行义务,自觉把遵纪守法内化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行动自觉,将民法典作为一面镜子,烛照自己规范行权。(顺昌县双溪街道井垅村 钟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