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富裕的人们对于勤俭节约这个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中正日渐淡化,甚至被有些人遗忘、抛弃,造成挥霍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舌尖浪费”便是其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经济的宽裕使得大家越来越讲究吃穿,讲究排场,讲究档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粮食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和最重要的基础产品,对国家经济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央采取了印发春耕生产指南,下达粮食生产任务等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做到防范疫情和春耕生产两不误。面对各种新情况新形势,我们总是有信心、有底气,成功应对风险挑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确保十几亿人吃饭,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近几年,我们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力推行“光盘行动”,推动餐桌文明,也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但仍然有部分人危机意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浪费粮食隐藏的社会风险和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
放眼当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积极推崇舌尖节俭“新食尚”,当是时下国人的共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政治站位,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决抵制婚丧喜庆、升学、乔迁、“周岁”等事宜大操大办,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于公共场所用餐坚持合理消费,做到按需点餐,争做餐饮消费“光盘族”,避免产生浪费;同时积极督促引导身边亲人和朋友,从自我带头做起,节约粮食,把抵制餐饮浪费作为重要的“份内活、日常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让“舌尖上”的节俭成为永恒的新时尚。(福建省长汀县住建局 卢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