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且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认真倾听了众多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领域上的收获,强调并且解决了众多科学家在研究领域里的遇到的困苦与难题,同时谋划了未来在科学领域的发展格局与坚持树立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努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要认清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指导方针下,通过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家科创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重大的进步:从“北斗”全球组网到“天问”探访火星,从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到“复兴号”动车组完美首发,从“蛟龙”潜海到航母入列……中国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新高原之上耸立起尖端科技高峰。我们不禁为祖国取得的重大突破发自内心的喝彩与自豪,在获得一众重大成果之后,我们也要更加认清科技创新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看清楚了路,我们才能更好,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走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要解决科技创新的人才问题。解决科技创新的人才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人才怎么引进,怎么为我所用的问题,另一方是打破群众对一些基础学科的固化认识,更加深刻并且清晰地认识“做科研事业,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解决人才造血的问题。针对第一个方面,我们很惊喜并且肯定地看到,福建省在“人才怎么引进,怎么为我所用”这个方面加大人才政策的开放力度,加大经济政策的补贴力度,成为各省在习近平主席号召下,解决人才诸多问题的一个典范。福建省在今年出台的两个《办法》,针对的就是人才怎么引进,怎么让他们“落地生根”的问题。“最高补贴700万”的政策背后,蕴含着十足的含金量,彰显福建省着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制度环境。
要树立科技创新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此同时,“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精神进一步被弘扬,我们知道,新中国是在威胁与苦难中成长的,如今的中国能够繁荣富强,这与建国时期第一辈科学家以及老一辈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是离不开关系。要树立,培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优秀科学家精神,让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许政峰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金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