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凝聚民族血脉,是国人革故鼎新的象征;科技人才事关国运兴亡,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科技人才镌刻历史底蕴,乃中华文明兴替的承载;一言蔽之,科技人才是助力五千年华夏登上国际创新舞台的“推动器”,无论是“邦之兴,由得人也”:还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亦或是“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不一而足,皆阐明了招贤若渴之情,而人才从古至今都是科技进化的先行者。由此可见,唯有坎好人才“三板斧”,方能为孵化尖端科技和顶尖人才奠定基石。
人才需要“引进来”,才可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关于如何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总书记思虑深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步子还要再大一点。步子大一点也是胆子大一点,引入更开放、更灵活的机制。”为了更好的领会践行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近日,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致力于为福建引进高端人才,夯实人才基础。方今之时,福建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求才若渴”的局面,尤其是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而《办法》的出台,恰好可以为吸引人才把薪助火。
人才需要“留得住”,才可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从前,各地人才政策补贴力度不足,导致人才流失率普遍偏高。如今,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我省《办法》明确了三个方面23项政策支持,不仅对引进的特级人才,给予700万元安家补助。而且设置了晋级奖励和荣誉奖励,对人才在认期内晋级的给予10万元~300万元晋级奖励。与此同时,对新取得有关荣誉称号或奖项的给予3万元~80万元奖励。显而易见,《办法》充分发挥了磁石作用,为人才提供了诸多保障。科技创新只有依靠人才加持才可行稳走远,留住人才,才能享受到人才红利,为打造创新福建夯基垒台。
人才需要“尽其才”,才可开垦科技创新这块“责任田”。
曾有孙中山言道:“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今有习总书记字字珠玑:“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从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再到80后的中国科学之星付巧妹,他们都在各自的科技领域书写人生杰作。总而言之,要遵循规律,让人才术业有专攻才能“无中生有”,实现个人价值。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纵观环宇,国际之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争,谁握好了人才这张底牌,谁在国际舞台中便更具有话语权。故此,在对待人才问题上,我们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更要“尽其才”,坎好了这人才“三板斧”,那么要突破创新“0到1”自然水到渠成。(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渡船头村党群工作者 楼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