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文章指出,当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动思政工作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思政工作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为此,凝聚育人合力,共同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势在必行。
聚家庭之力,扬帆起航。“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从孩提嘤嘤学语,到少年学会思考,家庭是第一环,父母的言谈举止、做事准则、思想品德等,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诸多家庭不以为然,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德育教育。殊不知,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尽的补习班是压垮孩子的精神稻草。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父母要给孩子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聚学校之力,助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很重要,是“拔节孕穗期”,耽误了就会影响一季的收成,青少年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仿佛一栋高楼大厦,如果地基不深、不牢、不稳,强行加盖最终只会轰然倒塌。从课堂上教师的师德和师风,到生活中宿管阿姨的细心和耐心,再到校门口保安大叔的责任和担当,使学生于生活细微处受教育,正所谓“久久为功必有回响”。因此,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聚社会之力,抵达彼岸。当代青年初出校园,踏入社会,不良的道德品行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是前行航线上的暗流旋涡,稍有不慎,必当沉落。“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当代青年要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的打磨促使青年思想升华,更深入、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家庭是精神港湾,我们在此扬帆起航;校园是精神燃料,助力我们奋勇前行;社会既是思想赛场,也是人生航路,我们终将扬帆在人生航路上,越走越远,不偏不倚!(邹琴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