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牛鼻子”,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保障性作用,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建强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而实现组织振兴的“先手棋”就是需要优秀的基层干部发光发热,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以勇创新、敢担当之姿,扎根基层实现价值。
实现价值要以勇创新之姿,勇于更新创造。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九州之上,是亘古不变的星光,苍穹之下历史更迭已沧海桑田,中国的近代史仿佛一面明镜,告诉我们弱后必然要挨打,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先代们用血肉浇筑的。在国际风云跌宕的今天,为实现组织振兴必然少不了基层创新,而基层创新的“先锋员”便是基层干部。基层干部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这根“针”面对千丝万缕的工作,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因时、因势积极主动面对工作变化,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基层干部要勇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没有深入群众一线,那么就不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知情权,基层干部要敢于实践,才能增强开拓创新、科学决策的能力。基层干部要集思广益,提升创新成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拥有无尽的智慧,我们要依靠群众、选择群众、相信群众、博采众长,以此提升创新成效。因此基层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要勇于创新,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发挥头脑风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实现价值要以敢担当之姿,敢于担当引领。敢于担当是责任心的表现,基层干部身处基层一线,是构架起国家与人民联系的桥梁,难以想象这座枢纽假如缺乏担当精神、缺乏责任心怎么承担起连接国家与人民的作用,怎么成为基层建设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担当,指出敢担当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时代楷模”黄文秀,虽为一名“弱女子”却以她的强硬担当做出了惊艳众人的功绩,黄文秀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 ,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百坭村获得百色市2018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她的因公殉职令人心伤,她的担当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与认可,她的以身作则、率先引领也是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因为基层干部要敢担当,要有为民请命、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责任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国家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基层,基层的进步提升离不开每一位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基层干部要以勇创新、敢担当之姿,勇做基层发展的“弄潮儿”,用心为百姓干实事、办好事,实现自我价值。(龙岩市长汀县发改局 刘锦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