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尚俭戒奢,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餐饮浪费现象却日渐突出。调查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浪费粮食3.57亿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党员干部对制止餐饮浪费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通过配好“营养食谱”,勤动“奉献筷子”,打包餐后“剩宴”,光盘新时代“工作餐”。
配好“营养食谱”,提升干部综合素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根治餐饮浪费要从源头抓起,党员干部用餐时,应根据健康状况和食量等自身情况,配好营养食谱,坚持“按需取餐”原则,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尚俭戒奢。在工作中,党员干部同样要配好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营养食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思维、丰富知识素养”,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祛除理想信念“软骨病”;增强必胜之心,补足活力之“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廉政意识,补足廉洁之“锌”,提高防腐拒变免疫力。真正练就过硬本领,提高综合能力。
勤动奉献筷子,涵养为民服务情怀。“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部分党员干部就餐时,喜欢“挑肥拣瘦”,只挑爱吃的、喜欢的大快朵颐;在工作中,则是拈轻怕重,只“吃”领导布置的“荤菜”,对涉及群众的“素菜”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要深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多动“人民至上”的“奉献筷子”,把“为人民服务”的“筷子”伸到矛盾多、压力大的基层一线,多“夹”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夹”群众厌恶反对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打包餐后“剩宴”,保障工作落细落实。“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党员干部要转变打包丢面子、失品味的错误思维,养成“餐后打包”的良好习惯,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使“舌尖上的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切实为吃喝“松绑减负”,杜绝“剩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决策部署工作,只有执行到位,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党员干部要将“光盘行动”拓展到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特别是“六稳”“六保”、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救灾等重点工作,要勇于“打包”,逐步消化。在攻坚克难中抗重活、挑大梁、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光盘”。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党员干部不仅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更要“吃”好新时代的“工作餐”,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做到餐盘干干净净,为政清清白白。(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委组织部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