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亿万老年人有着深切的牵挂——那就是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众所周知,养老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在此行业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在里面,想要运营的特别好,与其他的行业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老龄化难题,国家已经最大的限度的帮扶养老结构。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给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办“养老”政策的发展期。公办养老机构应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以及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需求,为他们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但长期以来,“一床难求”一直是公办养老机构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近年来,在民政部等部门推动下,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一是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三是为养老服务办理网络站点,使得养老机构更加多元化,并投入大规模增长,让质量明显提升,发挥了兜底线保基本的关键作用。
公办“养老”政策的完善期。到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8.1%。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习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的阶段。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其他矛盾相交织,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照料者缺失的问题。从长远看,人口老龄化将给家庭养老、医疗服务等带来长期支付压力,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国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市场力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例如:一在养老服务领域对外资全面放开;二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三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公建民营等方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通过一系列的养老措施,完善公办机制,营造一个服务社会、国家的公办“养老”机构,为老人谋福利,谋幸福。
公办“养老”政策的成熟期。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对于数量众多的高龄、失能以及残疾老人来说,居家养老面临着重重障碍。因此国家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推进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由于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蕴藏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养老服务市场。因此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庞大、增速加快、未富先老、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扶持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效力不断释放,养老服务在中国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公办“养老”政策也不断成熟发展起来。(杨亚 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