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攻坚克难应懂得“补位”和“奉献”

2020-08-27 15:13:04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现今脱贫攻坚战已进入了全面收官的关键期,但越是紧要关头,产生的矛盾和暴露出的问题可能会越多,如:个别干部盲目乐观、工作纪律松懈、碰到棘手工作“绕道走”,缺乏补位和担当精神,遇到困难“学鸵鸟”,逃避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更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用“补位”和“奉献”精神助力脱贫攻坚。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考验。”

并肩作战、理当懂得“补位”。补位一词源于足球这项活动,最初是一种战术术语,指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的一种配合方法,当防守一方的某个队员被对方突破时,另一个队友及时前去封堵,以此化解危机。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部位“缺钙”,脱贫攻坚之路必将受阻,这就要求广大职工干部要有“补位”精神,更要学会“补位”,善于“补位”,让自己时刻保持斗志。

基层干部、还要懂得“奉献”。干部们奉献精气神决定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补位”精神举足轻重。“补位”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学习,干部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理应要多晒理论的“太阳”,走出办公室,促进钙质吸收,提升精气神。在实践中锻造为民服务的本领,还需要要多接实践的“地气”,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疾苦,在基层一线中处理人民矛盾,获得群众的好评认可。

车头引领、更要懂得“把舵”。船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脱贫攻坚势必需要有人冲锋在前,但当好一把手船锚最是关键,光有“补位”精神还不够,要秉持“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奉献精神。扶贫期间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虽有职责之分,但不能有单干心思,要讲奉献,促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好船锚作用,有效率地把工作任务“清零”。

守初心,担使命,重落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的坚持领导,用“补位”和“奉献”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卯足工作劲头,扎根向下,久久为功,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贵州省黎平县地坪镇人民政府 吴朝奇)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