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立法,强化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70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百废待兴。经历了百年战乱的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人民生活所面临最迫切、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温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人民逐步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吃的饱”,开始追求高水平的“吃的好,吃的健康”;进入二十世纪,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老百姓的餐桌食物愈加新潮丰富。然而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浪费现象,“红白事”大办操办、餐桌上吃的少剩的多、网络“大胃王”主播向青少年传播不良风气这一系列浪费行为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违背。据统计,中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应反思自己当下的行为,作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争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始终保有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自觉把节约惜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不能把传统的美德丢失在一边。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餐做起,把勤俭节约当做一种习惯、修养和责任,引领身边更多人加入文明新风尚。
争做健康用餐的践行者。合理膳食,健康饮食,外出就餐做到点菜点少、不够再添,自主择餐、按需取餐,剩菜打包、人走桌清。家中用餐作到按需采购、适量配餐、拒绝浪费。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光盘行动”,吃多少打多少,打多少吃多少,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粥一饭。
争作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坚决抵制“豪宴”炫富、“吃播”浪费等行为;带头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带动身边人,更给孩子树立榜样,共同营造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日常接待活动中、亲朋好友聚餐中,带头掘弃“要面子”“讲排场”的消费陋习,以“光盘为荣”,以“剩宴”为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现在我们的生活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忆苦思甜厉行节俭珍惜这来之不易生活。那首从小郎朗上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依旧回响在我们耳边,勤俭节约也应像这经典一样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陈少荣 福建省漳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