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出台措施、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随着工业社会崛起、城镇化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的革命性演变,城市车水马龙、高楼耸立的布局聚集了许多资源和关注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往往将最根本的“三农”问题抛之脑后,传统的农耕文化、勤俭精神也随之消失。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分工精细化、深化,阻隔了人在享受美食时无法近距离的接触美食如何形成,无法体会美食成为美食前是需要人辛苦耕作与悉心照料。单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嘴皮上的节约,口头上的遏制,都是口号耍花刀,走秀场。当今我们正是缺乏对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的农耕文化零距离的接触与了解,难于对粮食浪费产生确实的感受,导致铺张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量的6%,大型聚会粮食浪费率更是高达38%。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善待每一顿餐食,尊重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幸劳,深入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尤其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的等措施,大力宣传整治浪费之风。从历史看,中国农耕文化里饱含着勤劳、智慧和勇敢,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中的重要基础。遏制浪费、重温农耕文明,从根本上节约,在思想上塑造节约观念。(吴秋月 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组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