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舌尖”无浪费 民强国更强

2020-08-27 09:32:30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训,也是真理。的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人都有责,人人需尽责,每一个公民都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要有“粮食危机”意识,并认真汲取先辈智慧,做到居安思危、警钟常铭。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全球每年约有1/3粮食浪费,有6.9亿人挨饿,数字触目惊心。作为党的干部,更应在厉行节约上,要引领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粮食,尽己之力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净思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精神积淀,从战争年代“吃树皮”“啃皮带”的艰苦生活,再到新中国建设时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的广泛号召,崇尚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烙在中国人民内心的道德标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所在。如今随着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铺张浪费现象。作为党的干部,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根植艰苦朴素的理念,常思粮来不易、常忆俭之传统、常怀危机意识,从我做起践行“光盘行动”,呼吁身边的人一同参与,自觉反对制止“舌尖浪费”不良风气。

严管三餐之盘,加强制度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遏制餐饮浪费现象发生,除了思想上敲响粮食安全的警钟,还要有硬约束,通过出台制度长效制止浪费风气,既要软,又要硬,才能真正狠刹浪费之风。通过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明令禁止“吃播”浪费粮食、过度消费的现象,从制度层面加强源头管控、全方位约束。作为党的干部,不仅要成为遵守相关制度的“践行者”、倡导节约风尚的“宣传员”,还应成为遏制浪费主义的“劝导员”,逐步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人人崇尚节俭,营造良好风尚。节约对于个人看似是件小事,但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14亿人,每人浪费一点,小河终汇成江海。所以,为营造人人崇山节俭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不讲排场、不留“剩宴”、吃多少点多少,放下“架子”、注重“里子”,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引领社会良好风尚,只有人人都崇尚节俭,才能守好“大国粮仓”,确保了粮食安全,才能保障国家安全。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同样的,不管是作为党的干部,还是公民,也要过紧日子,避免浪费,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或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进一步为我们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只有人人崇尚节俭,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小河”也终将汇聚成“江海”。(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政府党政办 罗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