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为农业强国建设锚定航向、凝聚动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彰显了党中央以党建引领农业现代化、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的战略定力。
举旗定向,强化政治引领优势。党的领导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规划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党政同责”考核体系,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从东北黑土地保护到长江流域生态治理,从种业振兴行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党中央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三农”工作。新征程上,唯有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才能确保14亿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创新驱动,激活产业振兴动能。面对资源约束与科技竞争的双重挑战,规划突出“党建+创新”双轮驱动。通过建立科研院所与农村党组织结对机制,推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卡脖子”技术攻关;依托党员示范田、人才孵化基地等载体,推广节水灌溉、生态循环等新技术。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山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等实践证明,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创新链,方能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时代课题。
固本强基,锻造乡村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强农惠农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规划聚焦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施“头雁工程”培育万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壮大集体经济。重庆“三变”改革让闲置农房变民宿,云南“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生动诠释了“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治理智慧。当380万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富民强村的红色引擎,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依托。
制度护航,构建长效保障体系。规划着眼2035年远景目标,以制度创新破解深层矛盾。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激活要素市场,完善农业补贴和保险政策强化支持力度,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提升治理效能。这些制度设计既守住耕地红线、生态底线,又打开城乡融合、三产联动的发展空间,形成重农强农的鲜明导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先试中展现政治担当,在希望的田野上擘画农业强国的壮美图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探寻破局之道,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