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固本培元工程,关乎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政治引领、能力提升、服务保障、制度规范”四轮驱动,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推动党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锻造先锋力量。
在理论武装上求“高度”,夯实党员队伍建设的“政治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集中轮训、专题研讨、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持续强化党员政治教育和党性锤炼。要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教育学院”等新媒体平台,构建“集中学+自主学”“线上学+线下学”的立体化学习体系,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党员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强化使命担当,确保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在教育模式上求“广度”,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时代质感”。数字化浪潮下,党员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的“灌输式”“单一化”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党员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特点。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把握技术变革机遇,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路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化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实现“移动学习+实践转化”“智能推荐+精准匹配”“实时反馈+动态优化”等创新功能,推动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情感凝聚上求“温度”,增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人文底色”。党员不仅是组织的“生力军”,更是有情感、有追求、有温度的个体。各级党组织要注重人文关怀,通过“谈心谈话”“心理健康沙龙”“困难帮扶机制”等方式,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要构建“政治激励+成长赋能+人文关怀”的三维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荣誉表彰、岗位晋升等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如某企业党委设立“党员先锋岗”,每季度评选“服务之星”,并给予专项奖励,有效提升了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这种刚柔相济的培养模式,使党员队伍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为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规范管理上求“效度”,扎紧党员监督考核的“制度篱笆”。制度建设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日常管理、民主评议、考核评价等制度体系,持续推行“积分制管理”“负面清单”“红黄牌预警”等举措,实现党员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要完善“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年度考核”的全链条监督机制,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员履职尽责全程纪实、动态评估。如某地探索建立的“党员成长档案”系统,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志愿服务、工作业绩等数据量化分析,为评优评先提供客观依据。这种以制度管人、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模式,既增强了监督的刚性约束,又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提供了坚实保障。(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