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党性、党风、党纪如高悬的准绳与规矩,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核心要义与关键支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不仅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更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
党性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决定党的建设方向与成效的根本。党性纯粹,方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锚定正确方向。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理论学习中,要深刻领悟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与奋斗目标,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心系“国之大者”,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党性根基。
党风是党的形象与风貌的直观体现,是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晴雨表”。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黏合剂”。延安整风运动,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正党风要求党员干部坚决抵制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民生难题。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焦裕禄 “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领导干部带头是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从 “八项规定”出台时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到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以上率下,都体现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深刻道理。
党纪是党的建设的“紧箍咒”与“安全阀”,是确保党的肌体健康、事业顺利推进的纪律保障。没有严明的纪律,党就会失去凝聚力与战斗力,沦为一盘散沙。回顾党的历史,从井冈山时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到新中国成立后严肃查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案件,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雷霆之势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始终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严明党纪。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完善,为党员行为划出了明确红线。党员干部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牢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廉洁从政的好习惯、好做法是自我约束的纪律”,要把纪律规矩刻印在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严明的纪律规范言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党性是党风党纪的内在支撑,决定着党风党纪建设的方向与成效;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反映着党性修养与党纪执行的水平;党纪是党性党风的制度保障,规范着党性锻炼与党风养成的过程。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必须统筹推进、一体落实,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铸就百年大党的巍峨身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行。(冯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