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握好党课教育的“忌”与“宜”,拒绝空洞,追求鲜活;摒弃填鸭,倡导启发;避免空谈,注重实践,让党课成为党员干部心灵的甘露,滋养党性,启迪智慧,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宜“内容充实”,忌“空洞无物”,让党课有“厚度”,教育有“鲜味”。党课不仅是理论的殿堂,更是思想的盛宴,应避免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而应成为理论与实践交织的璀璨星河。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党课教育需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将党的创新理论如同新鲜血液般注入课堂,融合国家宏伟蓝图、社会热点议题及民生关切,使课程内容如春风化雨,滋养人心。党员干部应匠心独运,设计教案时既仰望星空,紧跟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又脚踏实地,贴近群众生活实践。通过引入鲜活的国内外案例,辅以精准的数据支撑,结合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党课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腻。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是如同为党课插上翅膀,让学员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灵感,在热烈的讨论中深化理解,共同探索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路径,让党课成为推动时代进步、激发党员活力的不竭动力。
宜“启发引导”,忌“填鸭灌输”,让党课有“温度”,授课有“趣味”。面对现代党员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党课教育必须跳出传统框架,拥抱创新变革。我们不仅要摒弃单调的讲授方式,更要积极引入视频教学、在线互动、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党课课堂“活”起来,让知识传递“动”起来。同时,强化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鼓励学员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种子在互动中萌芽。此外,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实地考察、红色故事分享会等,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使党课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吸引党员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强大引力场。
宜“学用结合”,忌“纸上谈兵”,让党课有“效度”,学习有“实味”。党课不仅是理论的充电站,更是实践的指南针。我们倡导的学习,是知行合一的修行,是将党的先进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党员干部需树立实践导向,将党课学习的“软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实力”。在学习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随后,将这些理论精髓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理论为引领,以实践为舞台,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同时,建立健全学习成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项目实践、群众评价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的实际运用情况,确保党课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此,党课将不仅成为党员干部提升能力的熔炉,更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引擎。(至乐社区 王永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