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搭建“六有”体系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2024-01-11 22:29:30 |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人民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完善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维护社会秩序。

有平台。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基层治理平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格局、有情怀、有担当的干事创业的平台,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利用基层治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有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治理,需要党组织引领:一要选好基层的“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雁”是实现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二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手段,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有渠道。基层治理工作必须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畅通基层参与渠道,搭建多元化协商平台,进一步拓展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建立上情下达渠道。健全组织建设,以村(社区)为依托,根据群众差异化的需求,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其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建立沟通协商渠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召开“乡村振兴夜校”、“组织生活会”等契机,畅通协商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形成发现问题、分类解决的治理闭环,统筹解决群众所需所急。三是问题解决渠道。推动线下与线上结合,在畅通线下参与渠道的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学习“枫桥经验”,促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和服务,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将问题有效解决,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有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基层治理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绣花”的耐心细心了解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群众心中有盼,我们就要想法去干,群众哪里有难,工作就要往哪里施展,从群众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完善精细化服务,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权限向基层延伸,坚持“四下基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饮水难治”“矛盾难解”的问题,深入基层,真诚服务,解民之忧,暖民之心。

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自治是基础,夯实队伍力量;法治是保障,端正治理站位;德治为引领,强化民风民俗,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要挥好自治、德治、法治的指挥棒,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到今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数不清的道德故事,谱写了中华文明一首首道德赞歌。只有让群众感受到数字治理的“温度”,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基层治理安全监管高效化。

有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好基层信息平台,发挥智慧大脑作用,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乡村事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又在加快向农村倾斜,依托智慧化科技平台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基层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有了科技的支撑,基层治理可发挥更高效的作用,一是拓宽渠道,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二是弥合鸿沟,让百姓享受发展红利;三是深化服务,把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机遇。有了科技化的支撑,乡村治理将更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也是连接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基层百姓安危冷暖的“连心桥”。只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何方霞)

责任编辑:一升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