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正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立足于“下”、根植于“民”,方能在以“不变”应万“变”中牢牢把握和践行“四下基层”,扎实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变”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不变”的是台下发声的优良作风。第二批主题教育直面基层、受众更广,群众期望值更高,惠民政策如果宣传落实不够,就会被“束之高阁”。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第二次主题教育契机,将集中学习、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的所学所获做好“输出”,用“接地气”的文字、“通俗化”的语言、“创新性”的形式将理论、政策、方针转化为人民愿意听、听得进的真心话,同时要将政府的惠民政策讲“清”,将干部的优良作风讲“透”,将群众的典型事例讲“活”,切实将宣传工作运用为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打通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变”的是时代发展的风险挑战,“不变”的是身入心至的调研路径。脚上有土、心中有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核心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用实际作为去为民办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躬身入局察实情、身入心至探问题,让脚步遍布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工厂车间,通过征求意见建议、群众反映、谈心谈话、调研走访等形式全心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诉求,从而“精准出击”,同时注重“小切口”,实打实拿出具体对策,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进一步形成务实可靠的调研报告推动建章立制,以扎实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效能。
“变”的是基层信访的矛盾问题,“不变”的是下沉接待的担当作为。信访工作是需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去倾听群众需求的,是需要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作大事来办的,是需要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处理信访问题时,要把信访接待场景定位到群众身边,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壮大提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法庭”搬到院子里、把“办法”落到心坎里,做到“处理不乱、检视不慌、问题不返”,让信访群众感到正义有人伸张、公道有人主持、权益有人保障,真正在面对面、实打实中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变”的是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不变”的是现场办公的初心使命。“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导向应是群众的诉求在哪里、发展的堵点在哪里,办公现场就立在哪里,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变“被动接招”为“主动出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嘘寒问暖的“办公桌”、急难愁盼的“记录本”迁入群众家中,划分责任清单、问题台账,以“小步快跑”的姿态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于不同诉求按照难易程度、紧急程度进行梳理分类,并逐项制定解决举措,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进行现场集中“会诊”,用“零距离”、“心贴心”的服务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真正用工作成效诠释躬身为民的情怀。(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许疃村 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