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流动党员呈现数量持续增加、分布住建广泛的特点,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也长期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党组织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拉高工作标杆,加快打造红色温馨家园,推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
“保姆式”细化流程,化解基层工作难点堵点。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明确的细化制度规定、各地标准不统一等原因,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一直是基层的一块“心病”;随着新时代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更是存在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各级党组织要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详细制定流动党员管理的实操办法,强化区域间交流、区域内联动,凝聚各级党组织、党员合力,一体协同打造流动党员管理“流水线”。要统一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条目式讲解培训,通过政策讲解、交流互学、实战演练等模式,进一步提升业务政策水平,提高核查精准度。要化整为零提升工作实效,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摸排核查,努力实现“一人一表”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实时动态更新。
“管家式”上门走访,提高流动党员纳管效率。各级党组织应当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思路、新路径,以现实问题为靶向,精准施策做好管理。要重点聚焦不愿亮明身份和电话无法联系的流动党员,协同公安、民政、大数据等单位,精准掌握其居住地址,依托村社“1+3+N”网格力量,组建由党员带队的实地核查小组,抓住节假日、晚间等流动党员最有可能在居住地的时间段,开展入户走访核查,加强管理。核查小组可以携带暖心联系卡、党徽小礼包等,上门了解其思想状况、生活需求,做好思想建设,同时针对流动党员自身情况,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困难帮扶等相应暖心服务,切实增加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从而增强其纳管意愿。
“一站式”管理服务,推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要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紧贴需求,依托镇街、村社、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现有阵地,广泛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方便流动党员就近报到,参加组织生活,让流动党员在哪都能找到“家”。针对流动党员特性,搭建“云”上平台,利用学习强国、党员微信群等线上方式,畅通流动党员培养党性、参与活动的渠道。试点建立“新居民”党支部,开展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亮翅归巢,鼓励参与治安巡逻、困难群体慰问、矛盾纠纷调解、老年人配送餐等服务活动,推荐其中政治表现良好、道德品行出众、热衷社会公益的流动党员作为典型任务大力宣传,真正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担当有作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委组织部 张明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