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党章修正案中增写了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事业之根。在党员教育片《曙光初升》中,柯庆施、王步文、许绅慎、彭干臣等革命先辈挺膺担当,在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中促成安徽第一个城市党支部——中共安庆支部的诞生,这一历程是对建党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观《曙光初升》,在“旗摇神州历百年,腥风血雨浴精神”中追寻“信仰源头”。对真理的坚持,对理想的坚守,对信仰的追寻,始终是革命先辈对党的思想和奋斗目标的不变遵循。从求学时期开始,柯庆施就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组织反帝学生游行,撰写社会问题报告,并在同陈独秀的书信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革命理想信念的理解。而后他用日报编辑的身份作为掩护,转载先进党刊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暗中发展党员,更是在一步步实践中体现对真理的探索和理想的坚持。壮阔百年间,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要以真理武装头脑、坚定信仰,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风险困难与挑战,只有不忘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初心,用信仰的火炬照亮前进的道路,才能保持清醒、砥砺前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观《曙光初升》,在“热血青春薪火传,大潮几度起波澜”中传承“红色火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伟大号召是革命先辈对党的初心使命和历史责任的庄严承诺,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更是近代以来一位位能人志士、一位位革命先烈在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中迸发的璀璨光辉。“藏书楼演说”“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雄成基马炮营安庆起义”“六二学潮”,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珍贵图片、一段段革命往事,震撼心灵的同时,也在诉说着安庆这片革命热土的激荡年华。面对八皖之地革命浪潮,陈独秀在《向导》周报中高度评价,以全国学界之领袖赞誉安徽学界。初心就是力量,使命便是方向,党员要在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砥砺使命,永葆革命者姿态,久驻赶考者状态,答好新时代新征程的“考卷”,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观《曙光初升》,在“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中汲取“斗争之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革命先辈为信仰信念而奋斗的英雄气概。1923年12月,十位革命先辈冒着被杀头的风险,齐聚濮家老屋,共商安庆建党事宜,其中便有革命烈士王步文。1931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王步文由于叛徒告密被捕,英勇就义前,他在绝笔上对妻子写道:“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声声柔情,句句从容,让人不禁惋惜。临刑前他更是挥笔写下前人“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遗诗,这般为大众死,为大义死更加凸显革命烈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之精神。过去的流血牺牲为今日的和平繁荣奠定了基础,新时代的党员当接下前人传承的接力棒,继续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在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自然和社会层面的风险挑战面前不露怯色、不退半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杨波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