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西畴县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2022-11-24 08:42:13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牢记毛主席对东升村“党的领导一加上去,混乱就会立刻停止”的光辉批示,创新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推动形成“千村连续10年矛盾不出村、千村连续10年不发案”的基层善治局面。

党建引领,党群联动,政治凝聚乡村治理合力。夯基础强堡垒。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面开展“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工作,在巩固拓展村级活动场所“十有十能”建设中创新搭建“十有十强”作用发挥平台,大力推进集村(社区)活动场所、“妇女之家”“少年儿童之家”等为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建设,探索集“党性教育+西畴精神+实用技术”的多功能讲习平台,三年实现支部规范化建设100%达标,创建省级示范党支部9个、州级“五星”级党支部24个,进一步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抓共建强网格。实施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联建、党支部与经营主体共建的“双联共建双推进”,建立所有党员联系群众,所有代表联系选民、所有致富带头人联系村民“三联”工作机制,构建“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织密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全科网格员”队伍270支,在9个乡镇73个村(社区)成立网格员管理中心,优化了网格整合统一管理应用。选干部强队伍。加强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选派县级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在职级晋升、优秀比例方面给予倾斜,保持了乡镇干部队伍总体稳定。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改革,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考核机制,实现了村干部待遇增加、负担减轻。建机制强合力。创新推行基层干部向群众述职机制,每年800多名基层干部通过既“晒”成绩、又“摆”问题、也“诉”艰辛的方式向群众述职,以干部“辛勤指数”换群众“认同指数”。每季度开展乡镇、村(社区)、驻村工作队三级书记“文山之干擂台比武”,擂主村(社区)干部给予每人每月300元奖励,擂主乡镇、第一书记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职级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不断提升了乡村治理合力。

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自治激发乡村治理活力。搭议事平台畅通表达渠道。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和小微权力清单,群众参与决策实施村级重大事项达2500余件,让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主体作用,激发了参与乡村治理热情。在“火塘会”“院坝会”“楼宇会”的基础上,开展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于一体的“村民说事”活动,定期听群众烦心事和揪心事800余件,让群众有话说、有地方说话。搭制度平台实现自我管理。村党组织与村小组联动,建立“一约一卡一章一榜一单”机制,全县7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爱党爱国”作为第一条款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制度化推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搭发展平台壮大集体经济。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73个村集体经济突破5万元大关,20万元以上的村28个,50万元以上的村3个,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蝶变。

建章立制,群防群治,法治增强乡村治理定力。“三个平台”强化法治宣传。以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平台,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7个、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4个、法治宣传点68个,组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73支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法制宣传深入人心。“三方协商”推动群防群治。创新推行“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办、律师协同办、群众依法办”三方协商机制,做到了依法有效处置,实现了“人人为我站岗、我为人人放哨”的群防群治目标。“四防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回访“四防”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四诊疗法”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开展“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矛盾纠纷化解“四诊疗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全县依法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30余件,成功率99.79%,今年来西畴县刑事发案率不到1.5%,有1583个村民小组连续10年矛盾不出村、1645个村民小组连续10年不发案。

精神鼓动,以德辅治,德治激活乡村治理内力。用道德引领人。充分发挥道德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让德治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用文明实践中心锤炼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站(点)82个,培育了一批新时代能人党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用“西畴精神”鼓舞人。建立“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14个,组建弘扬“西畴精神”百人宣讲团,开展宣讲1000多场次,创作精品画册《西畴精神印记》、出版书藉《写在大地上的西畴精神》、主题电影《石漠开花》等一批作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向基层、走近群众,把“西畴精神”落实到乡村治理全过程。用典型感化人。用身边故事教育人,广泛开展“共产党员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进邻里互助、民族团结、和谐相处。

双线结合,便民服务,智治打造乡村治理动力。线上“接诉即办”。开发启用“接诉即办”平台,网上大厅“一门”进驻率、“一窗分类受理”率、“最多跑一次”率、“网上可办”率、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中心(站)服务事项办结率均达100%,今年以来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反映农村水、电、路建设以及社会救助、矛盾纠纷化解等诉求1430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线下“马上就办”。依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创新建立“长辈”调解小组82支,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实现依法治村、和谐治村的目的。今年以来“五老”队伍有效化解大小矛盾纠纷530余件,先后获得“全国‘中华魂’(辉煌与梦想)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组织部 王道剑)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