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明:“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治理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让群众更富裕、更满意、更幸福,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以自治为基础,激发治理活力。以民治村,以民安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在于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重大事项决策中,要采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的工作方式,实行村贤会事、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管理、决策、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只有形成““大家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局面,才能显著提高治理效率。
坚持德治为要,强化治理支撑。坚持“以文修德、以规促德”的方针,不断完善村规村规、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等制度,为农村建设提供制度化、规范化、长效的发展机制。要大力宣传农村文化文明的相关内容,营造“祛旧俗、除陋习、保科学、尚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探索“好儿媳好公婆”、“红黑榜”、“五好家庭”等榜样和先进事迹,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农村文化文明深入人心,使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新风尚,实现乡村治理与道德治理的深度融合。
以法治为根本,实现有序治理。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要依托各村党群阵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学习强国”平台、知识讲座等功能,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听、看普法宣传片,把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要按照“防控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和化解工作。通过制定排查化解纠纷清单和责任清单,可以解决问题的萌芽和基层问题,为乡村持续治理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人民政府 吴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