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锤炼党员党性 筑牢思想根基

2022-11-07 09:03:36 | 来源: 中廉在线

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真正辨清公私关系,科学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公私观,对于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在这个重要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而产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党性修养也叫党性锻炼,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党的本质属性在党员身上的内化,党性修养是指党员经过自身的努力当好角色、达到本色的程度。党性修养好不好,看什么?看党员的角色意识是否强,看党员的本色体现是否充分。具体说,就是看他理想信念坚定、旗帜鲜明讲政治、做人优秀做事模范的践行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做人做事,慎独、慎微、自律、做表率。

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但今天有些党员干部,满脑子私心杂念,一事当前先替自己考虑,私欲、私利、私情抢占上风,天下为公的理想淡忘了,一心为公的誓言淡薄了,事事出于公心的要求淡化了。公私消长乃至颠倒,总开关就会把不住,作风就会出大问题。时时以公、私二字为标尺,正己律己、除弊去垢,每一位党员干部都不能含糊。

新时代社会主义党员干部追求合理合法的个人正当利益,决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实现个人价值、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政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公私和谐的价值目标。只有在党员干部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够形成公私分明、公私兼顾的公私观,也为党员干部形成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甚至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公私观奠定物质基础。(荀桃天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