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五化协同、大抓基层”指导意见为指南,聚焦基层党建“树典型、上水平、进前列”要求,坚持系统化谋划、制度化规范、标准化建设、项目化推进、信息化支撑,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系统化谋划——树牢基层党建工作一盘棋
坚持党建课题研究,形成涉及基层党建、人才、考核等制度文件汇编20册,推进城市社区构筑“一核多元四条链”、乡镇农村“三轮驱动一带二”、机关事业单位“四型十好”“星级化”、国有企业“四强四优四好”、“两新”组织“双强六好”“六个好”、党员教育管理“每月四日”、支部标准化“七有建设”。召开融合党建推进会,动员全区489个支部、1万余名党员投身基层治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文明城市创建主战场,运用“网格吹哨,部门报道”、“1+6+N”协商议事机制,解决问题467个;凝聚乡镇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1169.8万元,村级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制度化规范——推动法规条例落地见实效
坚持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遵循,举办法规条例等专题培训班8期,组织开展党务干部“大练兵”活动,400余名党务干部“上讲台、讲条例”。加强哈伊尔、集宁战役纪念园等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将铸牢中民族共同意识教育融入,开展“1+4+N”党性教育,累计覆盖党员群众130万人次。推行“每月四日”固定活动日制度,严肃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结合各级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发挥区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明察暗访督导组作用,指导各部门、单位维护制度权威、强化制度执行。坚持将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与年度考核挂钩,党(工)委及党组书记基层党建抓的好的,年度考评评为优秀,抓党建成绩不突出的,取消年度评优。
标准化建设——确保资源力量聚集到基层
坚持配齐配强乡镇(街道)“五办一中心”,推动“三所二队”主要负责人兼任乡镇(街道)联合党(工)委委员或乡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成员,实施“1+1+2+N”社工设岗定责,加强“全科型”社工培养、职业体系建设,推进党建引领“10+3”街区治理模式【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单元党建和商圈、楼宇、市场、门店、物业党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街区服务”3个提升】,提升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水平。出台《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实施细则》《集体经济运行规程》,抓好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机制建设和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三个建设”。打造25个小区、自然村、商圈、市场和楼宇党群服务站,建设15个党建有声图室阵地等联合党建活动阵地,推动“1+10+105+N”四级党群服务中心(站)积极发挥作用。
项目化推进——实现从点扩面引领强推动
坚持以项目化为统领,在乡镇农村,持续摸排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进村级“五型”支部创建,凝聚机关干部、企业精英、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等集聚乡村促振兴。在街道社区,选优配强“三户四长”21045名,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基层自治力量延伸到小区、嵌入到网格,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解决物业管理、小区供暖、管网失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推进“四型十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北疆模范机关创建,推动卫健、教育系统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和学校,推动国有企业争创“四强四优四好”。在“两新”组织,成立了10个党建办,推动所辖579家“两新”组织全部实现“两个覆盖”;组建5个商圈党建联盟,推动3家“两新”组织党组织创建成市级“双强六好”“六个好”党组织。实施“红色物业”项目管理,运用“红黑榜”表彰退出机制,有力有效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信息化支撑——搭建平台开展服务更高效
建成集“党员教育、日常管理、组织活动、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开设“讲党史”“讲党建”“讲振兴”“讲创城”四堂课,打造“24小时不下课”线上课堂。开发支部标准化管理系统,设置按期换届提醒、党组织设置预警、“三会一课”线上全程纪实、支部考核评价等功能,从严规范制度建设。理顺网格长和平台窗口职能职责,落实网格长走访摸排、平台信息录入上报等工作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精准数据信息参考。依托“为民乌兰察布”小程序和“12111”微信公众平台,借助701个居(村)民微信群,及时受理居民诉求。截至目前,累计回复各类咨询问题2.7万余件,办结事项13万余件,极大地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集宁区委组织部 乔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