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扎实推动民族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主体责任压紧压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每年向市委专题报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情况。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及时分析研判民族工作形势,解决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同时,将民族工作纳入政治监督台账、巡查检查内容,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抓民族工作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统战工作职能作用,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
宣传教育入心入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五个不能低估”,准确把握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党校将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在年度考核中,单独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强化结果运用。同时,紧密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和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成功命名“全县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5个、“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村)”5个、“全县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
为民办事用情用力。认真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大爱无疆和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和难处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提出“三访三问三解决三满意”工作举措,全县党员干部亮身份、走在前、做表率,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盘坐农家炕头,发现并解决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诉求;主动走进小微企业、商铺工厂,查找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动走街串巷、进小区看现场,查找基层治理和城市发展中的不足,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2021年,县级层面完成“为民办实事”事项285项,乡镇层面完成2218件。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43万元,推动实施乡村振兴项目7个,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付铁军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