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落笔治理核心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社会治理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城市治理应将“浓墨”落在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建大党委、小区建党支部、楼宇建党小组”的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和“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现代小区治理体系上,全面打通城市基层党建“神经末梢”,将服务管理阵地延伸至城市基层每个角落,让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更通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要确保城市管理的“供”,可以精准对接群众的“需”。为此,城市治理应将“浓墨”落在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情”上,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区域、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把各方面力量广泛凝聚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中。
“重彩”激活神经末梢
发挥党员“红色”力量。“群雁高飞头雁领”,抓党建促城市治理要充分发挥“头雁”“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着力挖掘培育向心力强、执行力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四强型”社区“头雁”队伍。推动党员进社区“带头讲政治、带头顾大局、带头讲文明、带头树新风、带头办实事”,实施“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闭环服务,推动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
发挥青年“绿色”力量。引导青年参与城市治理,最关键的还是要发挥组织化的优势,把青年人组织起来,即把基层团组织“组织起来”,把青年个体“组织起来”,把青年社群“组织起来”。通过引导智慧青年参问政,定期组织团员到机关参观、交流、座谈,为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增加一份参考,提高政府决策有效性。引导团青骨干进社区,实现社区建设年轻化。发挥团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从各行业团员青年中吸纳一批责任心强,具备法律、建筑、环境规划等专业知识的团青骨干进入业主委员会,发挥其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贡献新思路,实现社区建设良性循环。
发挥巾帼“紫色”力量。以“党建+”为抓手,通过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带妇建,团结凝聚广大群众,将口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效能。社区妇联应以“妇女之家”为阵地,发挥妇联职能作用,通开展互促共学、困难帮扶、健康解忧、巾帼建功、创业就业等服务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从原来的“要我帮”,变成现在的“我来帮”。通过倾听妇女呼声、化解家庭矛盾、协调接拆即办、加强团结引领的付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发挥银发“银色”力量。探索在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中组建功能型党组织,促进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相融互促,推动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向基层延伸。各主管单位通过所属党支部、退干协会等,广泛动员和引导离退休干部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干部身份、亮党员身份,并充分考虑老同志的实际情况,坚持自觉自愿,鼓励老同志力所能及发挥余热。把“银发”支持城市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构建“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把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的触角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坚持作用发挥紧扣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以文明城市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网格事项巡查、社区事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要方向,通过文明城市“找差”、兼职网格员“一日巡查”等活动,发挥离退休干部“压舱石”“稳压器”作用。
发挥社会“蓝色”力量。通过进一步刺激各类城市党建综合体社会组织职能作用,引育多元化、专业化、本土化、人性化的服务型社会组织,在扶老、助残、救孤、助学等重点领域,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整合社会力量入驻综合体“捆绑共建”,举办社会组织全城招募活动、协商议事会、论证评估会,引进乐器类、声乐类、舞蹈类、体育类等相关社会团体,吸纳志愿服务队,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效应。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培育志愿服务团体及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意识,举办专题培训班,同时推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模式,引导志愿者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志愿服务。(云南省西畴县委组织部 郑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