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建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党委统筹做好选、育、管、用四方面工作,有效运用县镇村三级孵化平台,培养出了村“两委”、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批“用得上、用的好”的基层人才,显著发挥了乡土人才“三带作用”。
分类选才育才,带领群众致富。突泉镇秉承“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工作原则,深入挖掘乡土人才资源,通过个人自荐、村级推荐、镇级审核,让人才“为我所知“,以成员点单、中心“上菜”的“菜单”模式提供针对性培训,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让人才“为我所用”。中心成员赵鹏飞,通过在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参加观摩学习和技能培训,养殖技术有效提升,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共养牛近90头,年收入超过20万元,并带动30户发展养殖业。
搭建发展平台,带动产业发展。突泉镇党委坚持强化乡土人才培育,注重融合县镇村有关部门工作,栽好梧桐树、搭好黄金台,为乡土人才提供发展和成长的大平台。在全镇建立4个技能培训基地,在4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乡土人才实践锻炼岗,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和观摩活动,竭力推进成员成长进步。2021年,突泉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组织到义勒力特镇和黑龙江兴十四村开展学习观摩,以其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为启发,进一步转变了发展思想,为深入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注重“留才、用才”,带强集体经济。突泉镇党委就地取“才”,注重“留才”和“用才”,持续拓展乡土人才作为空间,争取让成员留在村上、作用发挥在基层上。不断挖掘基层的模范和典型,让乡土人才上讲台,讲农业生产、讲养殖技巧,带动群众创收增收。鼓励引导年轻人到村上、进“班子”,为村“两委”持续输送“新鲜血液”,推动基层建设落实增效。新生村支委成员贾楠,来自河南省南阳市,是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的第一批成员,经过孵化培养后进入村班子,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新生村的“得力助手”;她也是新生村“葡萄种植大户”。作为农业院校毕业学生,贾楠充分运用知识储备,开设农民讲堂,提升了新生葡萄产量与质量,有效推动了新生村庭院经济发展。
近两年,突泉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已经成为基层的“人才输送带”,有力推动了人才振兴工程,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花路”。(突泉县突泉镇政府 韩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