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奶牛产“金”锡勒乡的“脱贫富裕经”

2021-10-22 15:35:37 | 来源: 中廉在线

秋风吹过金黄的土地,大片的云朵在碧蓝的天空上浮动,一头头奶牛悠闲地漫步在土地上,配套饲料加工机械机具和现代化挤奶厅正在高效的运行……这离不开锡勒乡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离不开乌兰察布市锡勒乡党委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基层党建引领性,让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合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助力。

锡勒乡有着一望无际的草原,鲜嫩的牧草,奶牛业一直是锡勒乡的优势特色产业,但乡里的贫困户情况也令人堪忧,全乡在册户4322户18647人,常住1899户5241人。通过精准识别确定建档立卡649户1314人(其中“三到村三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206人、2017年动态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53户1098人),贫困户缺乏自主发展产业能力和产业发展平台,这成为锡勒乡居民致富路上的一个障碍,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引进企业和平台,我们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就是锡勒乡六道沟奶牛养殖基地,该基地由察右后旗旺牧养殖种植农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基地规划总投资600万元,占地99亩。现已完成投资1400万元,奶牛存栏643头,年产鲜奶量达1800吨,年销售收入784万元,利润260万元。建成牛棚7间8600平米,草料房5间2800平米,办公室4间。生产加工场所布局合理。生产加工设备先进。投资方察哈尔右翼后旗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3月,以奶牛养殖、饲草种植为主,现有奶牛930头,饲草料基地1500亩,2017年结合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新发展寄养奶牛贫困人口249人,寄养奶牛共达到249头。寄养奶牛的产业扶贫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扶贫资金的运行风险,成为政府实现高效稳定脱贫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把地区的品牌优势、品种优势迅速发展扩大形成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增长,如何利用好锡勒乡的地势优势和企业资源,让贫困群众脱贫成为重中之重。

我们的脱贫富裕经就是让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合机制,形成了基地“养牛”发展、农户“托牛”增收的“双赢”利益联结体,我们锡勒乡党委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基地询价购牛,农户坐收红利。围绕 “养奶牛、促脱贫”,锡勒乡多次组织贫困户代表召开会议全面征求意见,广泛咨询奶牛价格,与合作社协商由“托管”基地统一购进优质高产奶牛,确定其价格。然后帮助有意愿参与养殖的贫困户购买奶牛,进行补贴和签约,并每年分给奶农红利。5年后返还“托管户”初始“同年龄、同体型、同胎次”的奶牛。参与养殖的贫困户只需定期检查基地的运行情况以及奶牛的生长情况,年底就能按时收取分红;二、控制饲养风险,放心托管养殖。围绕防风险、促养殖,让贫困户放心托管,基地尽全力减少奶牛疫病、死亡所带来的返贫风险,解决贫困户“养起、赔不起”的后顾之忧。奶牛购买后由基地组织进行15天防疫观测,观测没有异常后,返回基地养殖,确保奶牛健康强壮。基地为每头奶牛投保商业保险。保险公司赔偿因病死亡奶牛的损失;三、建立托管档案,明确饲养责任。围绕建档案、认对象,做到“基地、养殖户、奶牛”三明白。基地统一购买回奶牛后,合作社统一组织参与托管的贫困户,以缴纳自筹款的先后顺序分期分批,采取“抓阄”的方式认领奶牛。基地给奶牛打耳标,贫困户和自养奶牛合影。用“人畜”对应为每头奶牛建立信息档案;四、助推集体经济,促使稳定脱贫。围绕谋长效、促增收,不断探索奶牛养殖基地长效发展,充分助推集体经济稳定增收。通过加大“奶牛托管”基地扶持,想办法解决基地在发展上存在的困难,让奶牛养殖基地良性发展,从根本上让贫困户的收入得到保障。

奶牛托养模式,现已覆盖贫困户249人,人均每年稳定增收2500元,占发展生产脱贫68%。6个嘎查村托养184头奶牛作为主要集体经济来源。资产投资为十三个村集体盘活资金带来发展动力,村均集体收入增加6万元以上,实现补齐5个经济薄弱村短板、巩固4个村集体经济边缘村,提升4个经济强村,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多贫困户也及时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处。接下来,锡勒乡党委会继续坚持对奶牛托养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振兴常态化管理,努力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当地实际相结合,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引领“合作社、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在脱贫致富路上走的更实更好。(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锡勒乡组织委员 吴学宁)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