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内蒙古化德县明确目标、创新形式、积极推进、求真务实,从学习理论知识、讲好党史故事、为民办实事三个维度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引导广大党员汲取前进力量。
从学习党史维度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拓宽学习途径和内容,总结学习感悟和经验,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在学习形式上,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坚持固定学习日和主题党日,开展集体学习,到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观看《革命者》、《长津湖》等红色电影,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著作,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场学习相结合、深学细研与身临其境学相结合,增强理论学习质效。
在学习方法上,坚持“读原文学原著”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将交流研讨作为学习党史的有效方法,以“三会一课”“夜校课堂”为抓手,组织开展党员上讲台、红色家书读书会、党史学习研讨会等,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舍己为家国、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
在学习内容上,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将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作为必修课,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时刻,重大事件及由此产生的重要论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图书群等推送党史学习内容,拓宽党员干部学习渠道,增加党员干部自学内容。
从讲好党史故事维度赓续红色基因 坚持大众化、接地气,用大众话、暖心话,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史,确保宣讲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领头雁”带头讲。党组织书记带头以“忆党史守初心 担使命”为题,围绕为什么学党史、怎样学党史和怎么用好党的经验,为全体党员上好党史“第一课”;各党支部书记为基层党员讲党课,引导全体党员在党史学习中强化责任担当,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中的鲜红底色。
“进机关”深入讲。邀请县委党校讲师、组织部干部、挂职干部等组成“党史宣讲团”,分别到各机关单位进行党史专题宣讲,基本做到全覆盖,带着温度和深情,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历史,让党员干部群众深刻了解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发奋进之力。
“下基层”贴心讲。在社区、农村,引导党员干部用“地方话”“贴心话”“百姓话”讲述党的历史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史故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推动党史故事“转化”“融化”“活化”为红色教育的生动实践。
从为民服务维度办好为民实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民之所望,工作所向。
聚焦志愿服务,扎实开展机关与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按照就近原则,社区与驻区单位成立联合党委,由党委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带领,以社区“双报到”工作为抓手,每月开展为民服务大比拼活动,到社区开展送学习资料、送健康、送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聚焦群众需求,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县统计局帮助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27户农户将粪肥送到田间地头,约140车700立方;与第三小学共同将45把闲置凳椅捐赠给南营等5个自然村,供村民们闲暇时休息使用。县民政局开展“光明行”公益活动,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成为照亮患者未来的“那束光”。群众之事无小事,保证为民办事,件件是实事,事事都办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乡村振兴,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全县各单位到包扶村推进环境整治工作,通过与群众共同打扫、共同维护,把“脏、乱、差”变为“净、齐、亮”的美丽乡村,村里自发建立了“村民自治机制”,通过村民自收、自管卫生费,设立积分制,每半年进行评比,可以用一定的积分换取相应的日用品,激发了群众自觉爱护家园的积极性,也让村民在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人人有责中有了成就感。(内蒙古化德县委组织部 赵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