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好措施,是锤炼干部过硬能力、打造强有力基层战斗堡垒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队伍融合,形成组织合力。一是筑牢思想堡垒。基层党组织干部时刻把政治摆在首位,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都是政治任务,这一点必须在思想上意识到,而且从思想观念上解决“为什么要依靠基层党建来引领乡村振兴”,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思想上融合。二是明确职责。农村基层干部须明确“宣传党的政策、抓实精准扶贫、坚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五个方面职责,清楚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整支队伍的职责。三是选好配强干部。要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特别要注重协调好“两个牌子一套人马”问题,摘下一顶帽子,增派有农村经验、更专业的干部,使干部更能聚焦工作重心,专注地做好工作;同时,要寻找群众力量,充分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能人,引导他们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使其能力与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做好群众带头人。
通过目标融合,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形成的目标引领和目标聚力,科学、系统地做好谋划,切实地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发挥出来,助推乡村振兴结出硕大果实。一是要把握村情实际。认真搞一次村情大调查,通过查台账、访群众、谈思路,做到“三个清楚”即“三资情况要清楚”“群众诉求要清楚”“优势劣势要清楚”,为谋划好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二是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要注重系统谋划、整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发展布局,以党建为引领,有机融合乡村振兴,统筹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治理、文化下乡等各项工作,将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建两条主线实现交叉融合,推动“乡村发展有组织,组织发展有目标”的格局,以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发展的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经济发展。三是要突出特色亮点。乡村振兴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聚焦“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这五个方面,结合村情实际,深入挖掘特色亮点。按照“1+X”的模式,即以至少1个“特色”为基础,拓展其他“特色”,提升特色亮点的覆盖面,为谋划好乡村振兴找准路子。
强化责任融合,提升工作实效。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责任”是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联互通、双效融合的基石,要以压实责任促落实的工作责任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措施精准落实,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严厉执行“第一书记”、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人”的规定,通过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教育等方法,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党员身份,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切期盼。三是提高普通党员的积极性。可通过设置相应的奖励,鼓励其通过搜集民意、民主监督、政策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其参与村里事务积极性,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中共乐东县委组织部 张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