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持之以恒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广大干部要在文化浪潮中“扬膀臂”“敞胸怀”“奋步履”,赓续文化血脉,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璀璨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扬“卓然不群、踌躇满志”之膀臂,“会当水击三千里”,坚定文化自信。从脱胎《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祈》,到舞绘《千里江山图》、飘逸灵动的《只此青绿》;从大唐、大宋不夜城通宵达旦,到各大博物馆、文创馆一票难求……近年来,中华大地掀起一波又一波“文化热”。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源于日益深厚的文化自信。曾几何时,“哈韩哈日”“欧式美式”等文化潮流受人追捧,在短暂沉寂后,如今的“华流”再次成为“顶流”。大浪淘沙,只有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沉淀、留存。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中唯一一个绵延不断的文明,这证明了我们的文明是经历了历史浪潮洗练的伟大文明,是全人类的文化宝库,这也为全体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气。会当水击三千里,面对惊涛骇浪的文化长河,广大青年干部既要“溯回从之”,注重传统文化的钻研,从文化的根上汲取营养,亲身体悟中华文化的深刻意涵和突出特性;也要“乘势而为”,扬文化自信之膀臂,摆出卓然不群、踌躇满志的架势,在新时代“文化红潮”之际争当文化“弄潮儿”。
敞“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之胸怀,“风物长宜放眼量”,秉持开放包容。“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博采众长的文化姿态傲立于世界之林。千年之前,万国来朝的大唐以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谱写唐风气韵的多彩华章;百年之前,风雨如晦的晚清有“师夷长技”的维新志士力图挽回破碎山河……当今之世,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巨轮滚滚向前,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通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外来文明的养分。融汇西方服饰文化和《易经》思想的中山装、贯通现代芭蕾舞与传统民族舞的《红色娘子军》……无数在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成果造福于民、泽披万世。不过,需要万分警觉的是,意识形态的侵袭是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众多敌人虎视眈眈,妄图以“文化鸦片”敲开中国的意识形态“长城”。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斑斓繁芜的世界文化丛林,广大青年干部要敞开胸怀、放开眼界,既要有“取其精华”的开放包容之姿,也要有“去其糟粕”的明辨审慎之态,做到不卑不亢、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秀的外来文化尽入彀中、为我所用。
奋“继往开来、另辟蹊径”之步履,“敢教日月换新天”,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守”的是传统文化的“正根红苗”,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创”的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脱胎换骨”,是外来文化在新中国的“去粗取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厚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翻开典籍,无数文化硕果的光辉照耀中国,“民贵君轻”、“先忧后乐”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本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自然理念;“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真知……正是一代代勇于开拓、善于开拓的先辈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菁华、赓续文脉,才能在激荡的时代浪潮中凝筑一座座理论丰碑。习总书记指出,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敢教日月换新天,广大青年干部要做另辟蹊径的开拓者,以“继往”为创新源泉,守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以“开来”为创新愿景,突破千篇一律、简单整合的套路、模板,创造出有“中国印记”的新时代文艺佳作,为山海漫漫的中华文化宝地开疆扩土、再勒丰碑。(高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