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我们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走好文化传承之路呢?创新其实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张杰改编的《身骑白马》,把古风界的宠儿京剧唱腔推向顶峰,京剧与闽南语歌仔戏的碰撞更是惊艳全网,让京剧以潮流的、大胆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文化传承,靠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毅初心;开拓创新,蕴含的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的发展志向。我们要以创新为火,照亮文化传承之路,要明白传承不是固步自封,创新也不是舍本逐末,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方能完善文化传承守正创新体制,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力我们的文化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钻研精神,汲取传统文化澎湃力量。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没其泉源”。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虽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但传统文化却在历史的滋养中历久弥新。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诸子百家文化,两汉经学、魏晋南北朝玄学,再到隋唐儒释道,宋明理学……无一不源自先人的智慧和经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和魂。我们当尊崇历史,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民族文化血脉中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
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传承精神,铸就中华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定海神针。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替代的优秀资源,通过非遗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身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追随国家的号召,不忘根本,勇于“传承”优秀文化产业,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尽己所能推动文化“走出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做新时代文化传承的接班人,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永不蒙尘。
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传承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但需认识到,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坚持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收外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利用现代科技创新让文化焕发光彩,结合“文化+科技”策略,不失时机地抓住各种时节、关注点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例如,21年河南春晚火遍全网的《唐宫夜宴》便是以“唐代舞俑”为原型创作,舞者憨态可掬的动态感打破了文字传播静态文化的壁垒,利用新技术给观众最美最直接的视听感受,赋予传统文化新魅力。由此可见,创新不是无中生有或凭空捏造,而要借助前人留着的遗产并在此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一步步实现前进发展。
如今,年轻受众作为新媒体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正引领着大众走向新的审美风尚。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动力之源。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在传承中,“不忘本来”,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在创新中,“吸收外来”吸收借鉴文明之果。以创新为火,照亮文化传承之路。(张芳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主簿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