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加强学习,做文化的宣传者。文化对于经济发展还是针对政治稳固,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开创未来。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回顾百年党史,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艰难探索,铸就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只有加强学习,自觉抵制西方文化冲击,传承好党的红色精神才能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做“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好声音”的传播者,让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让世界了解更美好的中国。
学以致用,做文化的践行者。学习的目的在于坚定信仰、深化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中华民族从不缺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积极发挥文化自信正能量作用,在践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自身特长,真正将中国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步履坚定,做文化的传承者。“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根脉、丢掉了灵魂,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当仁不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人管起,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将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努力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再造与发展,实现对中华文化的接力传承。(贵州省从江县丙梅街道 杨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