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走进宿州市埇桥区:寻美褚兰

2022-09-02 11:04:41 | 来源: 中廉在线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褚兰产乐石,因为有乐石,所以才有很多人知道褚兰。在埇桥区政协民族宗教与港澳台侨专委会主任王东民的带领,还有两位区政协委员李自伟、刘志慧的陪同下,我们前往褚兰寻找中国之美。

褚兰,古称暑兰,因褚兰集南有暑山而得名。暑南山,是座草木旺盛的小山,山上盛产野兰,每年农历七月,正当盛暑,暑南山上,野兰盛开,漫山遍野,香气扑鼻。野兰不但好看,浓香,而且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所以人们称这座小山为暑兰山。由于花香,招徕了很多移民居住,在山的北麓,人渐居多,故而成集,人们便取名“暑兰集”。“暑”与“褚”音相近,又由于方言,“暑”、“褚”不分,这样以讹传讹,约定成俗,后人便将“暑”写成了“褚”,“暑兰”写成了“褚兰”。

褚兰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原先这个地方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并无人居住,后来从外地移来了两户人家,一户姓褚,一户姓兰。两户人家在此开田筑屋,繁衍生息,这样人口渐多,逐渐地形成了村落,人们便以褚姓和兰姓为题,给村庄起了个名,叫“褚兰”。

现在的褚兰镇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乡镇,不但物产丰富,而且风景秀丽,中部、南部、东北部,群山沸腾,苍翠欲滴。褚兰山西侧山凹里,有绿泥,久旱不干,见风凝固而变红,用手拾起,掰烂像石,可做罐水瓶。褚兰有金山泉,泉水从金山高峰流出,喷珠泻玉,常年不干,俗称“天然饮料”。褚兰出大理石,据地质专家勘探,在褚兰镇后程李院,黑土窝及岗子一带群山,储存大量的优质大理石,“黑色物”为25万立方米,辉长岩为5000万立方米,“翡翠绿”、“豹皮”均在10万立方米以上,花岗岩“黑绿色”、“雪花型”达三亿立方以上,大理石的硬度均在8级以上,每平方厘米承受压力为4000公斤以上,光泽度在10度以上。

褚兰最著名的就是乐石砚,产于褚兰镇后程村。在一户姓杨的制砚大师家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乐石砚。以乐石制砚始于南唐,兴盛于宋代。乐石砚驰誉海内外,形制自然,扣之有声,音质悦耳,饶有天趣,与歙砚、端砚齐名。

据考,乐石在春秋时即被采用,乐石制砚始于唐朝,它集质、声、色、形于一体,堪称中华一绝。因其质细坚润,发墨不损毫,倍受世人喜爱。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藏有两方瓦形乐石玉容砚,上有名刻“金声玉质,世垂于珍。”后刻有“石梁阁瓦”。苏轼曰“砚之美,易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必损笔,不费笔者必推墨二者难兼。”然而,乐石砚却能二者兼之,故为天下名砚。

乐石砚石质稍硬,刚柔并济,疏密相承,发墨良好,涩而不费笔,滑而不拒墨,"二德兼备";其声圆润清脆,叩之铮铮,声清如玉;雕刻精湛,因形构图,因色取艺,因纹施技,因质状物,构思奇巧;刀法挺秀刚健,线条流畅,转折浑圆,古朴凝重,掘中见秀;技法灵活多变,其制作技艺即承传统工艺精华,又博采众家之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自宿州乐石砚重新问世以来,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报》、《香港大公报》、《中国文房四宝》、《收藏》、中国台北《砚台天地》等数十家报刊杂志专题报道。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书:“砚林瑰宝”。当代书坛巨匠及学界名流李可染、刘开渠、刘炳森、唐云、谢稚柳、冯其庸、沈鹏、谢冰岩、王成喜等人都曾对乐石砚题词赞誉。

由此可知,褚兰乐石是一大宝,因而褚兰传说也美丽:

在褚兰山上,有一座东汉时无名将军的墓穴,墓穴里住着一个蟒蛇,经过多年的修炼,吸收山涧的雨露精华,逐渐成精,变作一名美貌的男子,到附近村里作恶。每天要一个美女陪夜,天亮把美女吃掉,如果有一村不送美女,全村老少就要遭殃。已有八名美女被蟒精拖入墓穴惨遭毒害。村里有个叫玉容的姑娘,性情暴烈,侠肝义胆,她决心除掉蟒蛇,为民除害。主意已定,便身怀利刃,深入墓穴,自动进入蛇腹,用刀刺破蛇腹,杀死蟒精,同时她自己也中蛇毒毙命。九名义女魂魄不散,她们驾起祥云,周游长空,为民除害。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下诏:封九女为护山神,以九女坟代替墓穴。九女婉言谢绝,不愿做护山神,愿作山上的乐石,长眠于山,造福于民。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以玉容为首的九女,化作无数粒乐石,撒向了褚兰山,从此褚兰山便有了名响全国的乐石。所以玉容系列的乐石砚分为九色:玉容、栗黄、桃玉、艾叶、红玉、粉青、胭脂、金星、孔雀。玉容是第九位姑娘,贡献最大,为九女之首,她勇敢聪明,所以她一石多色,质地高贵,造型典雅,绚丽多姿。

褚兰境内还有桂山,是个美丽的地方,位于埇桥区东北部,宿褚公路两侧,东靠桂山与后城相连,西临阎河与杨庄隔河相望,南依栏杆,北接褚兰刘楼。距埇桥区政府所在地48公里。

桂山之名字的来历很不简单,褚兰镇宣传委员孙世恺介绍:据说桂山原名龟山,明代时一位魏姓来此居住,感觉龟山之名不好,遂改魏山。后来山上长满了桂树,每到八月,桂花满山,香飘四野,因“魏”与“桂”音相近,而当地人们就叫它桂山了。桂山不高,面积不小,近似丘陵,漫山遍野裸露着奇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有的似龙、似鹰、似鸟,有后似虎、似牛、似马、似羊、似兔,有的似鱼、似蛙,造型各异,形象逼真。

桂山一带地势分两部分,东部为山区,西部为平原,最高海拔为39米,最底海拔为27米,土地主要分布在阎河、斜河、孤山河两岸。

褚兰名胜古迹很多,有前文介绍过的汉代“九女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夏疃村墓山北坡。岗孜村东有汉墓群,相传为楚汉大战濉水时,楚军斩杀汉军,使濉水断流,因之成为汉墓群。湖山杨村是杨应泉的故居。绛州知州在褚兰建有碑林,有苏轼、岳飞等人的手迹碑林,如今陈列在徐州博物馆。

褚兰北部有座千年古刹“宝光寺”,如今遗迹已难寻找。据史料载:“宝光寺”坐北朝南,三进三出院落,中间为大殿,塑有如来佛祖、药师及十八罗汉。日本鬼子进中国后,抢走了寺内的文物,解放战争时期,寺庙又被国民党败兵破坏了。

宝光寺东南,有座湖山,原名为虎山。相传虎山西麓,有户姓杨的人家,出身官宦,驻地靠近虎山。因怕虎吃羊(杨),犯忌讳,就到驻地东边的海楼,请一位姓海的住在中间,以为隔海虎就吃不到羊了。

虎山紧靠孤山湖,姓杨的人家便把虎山改为湖山。这样湖里有水,山上有草,更适合羊生活。从此人们便把湖山叫开了,虎山从此消失。

王东民主任曾在褚兰镇政府担任领导5年,全镇每个村庄甚至许多农户人家他都熟悉。在褚兰镇一日寻美中,他带领我们探寻了近百年古建筑“先觉堂”、“宝光寺粮站”,参观褚兰名人“将军刘建德”纪念馆。

寻美褚兰,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宿州志》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赵汗青:

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

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