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浅谈文化传承

——看节目《国家宝藏》有感

2020-12-18 09:00:21 | 来源: 中廉在线

最近,央视推出了一档文博探索栏目《国家宝藏》,得到了大量观众的喜爱。这档节目其实已经推出到了第三季,每季都是好评如潮。华丽的舞美,有趣却又有深度的舞台剧,古朴厚重的文物,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丰富了茶余饭后的娱乐生活,而且还能从中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体会到文物身上所映射的泱泱历史大国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是寓教于乐,宣传文化与丰富大众精神需求两不误。

网友们都很高兴能有这样高品质的综艺节目,但同时又感叹,这样的节目太少了。

是啊,太少了,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我们有无数的文化瑰宝。有意蕴丰富的唐诗宋词、有巧夺天工的精妙工艺、有可歌可泣的名人故事,我们能拿出来的东西数不胜数。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在文化输出上却如此羸弱呢?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做得不到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想消灭一个民族,首先就要消灭它的文化,这也体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现在,我们受欢迎的影视作品大部分都是源自国外,游戏、音乐以及其它的文化产品也同样如此,我们不仅要问,是因为国外的文化更好、更出色吗?不是这样的,每个民族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优秀的文化,我们更是灿若星辰。只是比起国外,我们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上做得不够,没有很好地挖掘我们的宝藏。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文化传承,提高我们的文化竞争力呢?

教育是立国之本,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什么样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就播撒在他们身上,所以,文化传承要从教育开始,从孩子开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育应该是启人心智,传道授业,让人可以拥有更好人生的。可现如今,学校更多的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教授答题技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对文化内涵的培养。试问多少人还能记起学生时代所熟背的古诗词,提起笔来能够通畅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习不是只要记住知识点,更要明白课文背后的人文内涵和意义,从雪月风花到金戈铁马,从高山流水到与子同袍,从舍身取义到天下大同。在打基础的黄金阶段,学好传统文化,继承好人文精神,是能够受益一生的。文化自信,应从小培养。

有人说,文化就像空气一样,看不到,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这说明,做好文化传承不应将文化束之高阁,远离大众,应当渗透进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化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脱离大众,文化就失去了土壤,根基就会变得脆弱。

有人到处追求学习文化,感叹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其实文化的传承一直都在进行,衣食住行、文字语言、风俗习惯、日常用品,无处没有它的身影。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日未曾断绝,因为它的文化早已融进我们的血脉中,铸就成我们的骨骼。试看江南水乡的婀娜多姿,大街小巷的烟火气息,笔纸触碰下的遣词用句,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那是不是不需要再强调文化传承呢?不,需要!如今,国外文化强势入境,它们的文化产品广受欢迎,而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却显得弱势,许多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而不自知,更别提发展了。我们的文化要弘扬出去,让世界人民都认识到、了解到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就要做好文化宣传,做好继承与创新。

近年来,有许多地方举办文化节,如共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华服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央民族乐团携手举办的主题音乐会等等,让更多不知道的人能够了解到中国文化,喜爱的人能够加大对中国文化的热情。

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美好,但文化领域却落后了。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发展并不够重视,在民间有许多技术精湛的手艺人,他们却难以用自己的本领得到温饱,他们的手艺也无人继承,导致失传,这实在是令人惋惜。

其实传承文化与创造经济价值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相辅相成。现在也有许多的文化产业园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运用现代的工艺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制作出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大大增加了民众的收入。在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的今天,人民对精神上的满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产业日渐崛起。不管是弘扬文化还是追求经济效益,做好文化传承都至关重要。

有人说,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这句话有些偏颇,片面追求内涵,容易陷入空虚,让人觉得虚无缥缈。文以载道,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通过外在的事物所体现出来的。只注重外在,容易陷入形式主义;而只注重精神,则容易让人脱离实际。两者要掌握好平衡,掌握好尺度,这也恰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

对每个人来说,文化传承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身体力行,给身边的人做好榜样;不需刻意追求,而只需过好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聚沙成塔,文化的传承便会在点滴之中完成。(漳平市委政法党委 陈鹏飞)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