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与基层,这两大关键词,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厚重底色。习近平同志曾经多次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面对如今部分基层干部表面上“扎根”基层却疏离百姓家门的现象,我们要高度警惕,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基层工作涣散,疏离干群关系,而脱离群众正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导致基层干部脱离基层的怪现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考核任务重,形式主义多,导致基层干部分身乏术无暇潜心基层;绩效考核上,只看“面子”不看“里子”,导致基层干部没有动力奉献基层;另外,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的提升,“线上群众工作”渐趋常态化也助涨了部分基层干部的治理惰性,线上沟通多了,进村入户少了,“不见面治理”蔚然成风。
从主观上看,部分基层干部政绩观扭曲,作风差,不愿深入群众;一些基层干部存在本领恐慌,能力差,不敢深入群众。
要破除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玻璃门”,深入践行好群众路线,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沉到一线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二要强化结果导向,在干部考核中引入群众评议,让深入群众、多干实事的基层干部得甜头、有市场;三要握好执纪问责戒尺,让晒工作、晒进度、晒业绩,成为精准识别干部的“放大镜”,倒逼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四要狠抓作风建设,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干部端正心态,同时提高他们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减少本领恐慌,主动融入基层,将“网上领导”变成“布鞋干部”,努力提升基层服务热度和治理温度。(曹和群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