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化解基层治理矛盾就要瞄准治理薄弱点,立足基层发展空白区,植入党建“芯片”,多方协同、共建共享,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
夯实党建基础,破解管理难题,变“粗管滥治”为“精管善治”。基层党组织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中央各项决策成效落实的重要体现。回望峥嵘岁月,驱逐列强、开辟道路、打赢脱贫攻坚......每一个辉煌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聚焦当下,基层治理更要发挥党组织领头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避开走老路、随大流等低效治理手段,调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同时要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走进千家万户,确保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形成全覆盖多方位的灵活治理大格局。
汇聚多方力量,破解散治难题,变“单兵作战”为“联合共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工作繁杂任务繁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时常会产生懒政怠政思想。因此,基层减负势在必行,多方协同治理才是破题之举。基层干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主动联系群众,团结志愿者、村干部、党员等力量。构建起扎根基层、高效治理的新队伍。建立起共建共治新格局,基层干部主动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发挥好各方力量在基层共治,基层服务中的效能。
借助科技手段,破解效率难题。变“低效办公”为“高效运行”。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剂,也是政府治理变革的推动力,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使数字型政府建设脚步加快,助推基层治理过程中实现科学决策、高效治理。利用数字赋能,解锁基层治理“智慧密码”,部署好网格化管理,打造精细化服务与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完成基层治理高效率办事高水平服务,让群众少跑路,让服务进万家,让科技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地活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国家运行的保障,是联系群众的牵引。必须要把基层治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才能织好人民幸福的安全网,才能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 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