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基层党组织不断开展主题学习和自纠自查活动,在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办事能力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但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增强政治“三力”、提高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也是人民的一份子,要能够换位思考,认清工作和行为的价值,真正把群众的需要、群众的疾苦、群众的满意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做工作要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待,下基层、体民情、办实事,为群众消忧虑、解难题、谋利益。
干部下基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是人民工作的“排头兵”,要自觉修好体察民情的功课,立足岗位,依照实际情况和人民需求开展工作;要经常走进社区、村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要善于倾听,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工作成果符合群众的利益和期待。走进基层,才能了解人民生活的具体情况,才能换位思考、摆正位置、做好工作。
干部办实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以民为首、务实办事,把“群众事无小事、群众事不过夜”的理念根植于思想、付诸于实践,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赢得广大群众的“口碑”;要树立起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把小事做好,把难事办妥,把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落实在责任担当上。基层工作的核心是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实事求是”的原则。基层干部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推动落实具体措施。要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祉,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干部讲初心,持续坚守廉洁自律。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果是人民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的最直接的评价因素,要做到慎微、慎独、慎欲、慎友,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自励,坚持一心为民;要讲政治、守规矩,自觉在执行纪律的时候不变通,在落实政策的时候不走样,以大局为重,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切实履行好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做到公正廉明、勤政为民。党员干部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为民做实事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政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党性修养,成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刘树展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