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在百年党史中理解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

2021-12-16 16:15:54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进行深刻总结。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农村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工作的重要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驻村工作有不同的时代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是“革命”。发动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1927年,毛泽东同志做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论断,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依靠农民群众、走群众路线、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动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驻村工作主要由人民军队承担。例如,192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军队的三大任务分别是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和做群众工作。”1929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到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同志又提出:“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地是一个工作队。”作为一种特殊的驻村工作形式,人民军队通过开展群众工作实现对农民群众的革命动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是“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需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词。传统中国农村是建立在乡绅、宗族基础上,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这种社会结构很难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将农村社会整合进国家政治框架,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重塑农村秩序、构建政治认同、汲取农业剩余等政治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对农村群众进行政治动员,对农村进行充分整合以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是驻村工作的总基调。其中,土改工作队最具典型性。1950年,全国开始土地改革运动,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人民解放军抽调数十万官兵,组成上万个工作队,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土改工作队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打破旧的地权结构,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是“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村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二是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乡政村治”模式建立,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发生变革;三是2006年国家正式取消农业税,延续数千年的“国家——农民”关系发生变革,乡村治理从“资源汲取”进入“管理与服务下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推进农村改革事业,稳定农村经济社会秩序,是驻村工作的主要目标。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党建工作队、“三个代表”工作队、综合治理工作队、依法治村工作队、减负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小康工作队等相继进入农村,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开展综合治理、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取消农业税后,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入农村,在推动农村改革、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的扶贫工作队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是“脱贫”。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重心转向脱贫攻坚,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成为这一时期驻村工作的总任务。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5年,中央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使得驻村帮扶机制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驻村帮扶工作队大规模进入农村,深深嵌入农村基层社会,在资源输入、技术引进、密切干群关系、激活群众路线、实施精准帮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治理的关键力量。

在党百年奋斗新的历史起点,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是“振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的农村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一系列文件、法规的出台,标志着农村工作的全面转型,也标志着驻村工作的升级换代,“振兴”成为以后工作的总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驻村工作应以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为主线,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乡村振兴新使命。

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巨大变革,驻村工作的时代使命也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脱贫——振兴”的历史变迁。作为一种嵌入式的治理工具,驻村工作虽然形态各异、名称各异,但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宝贵经验必将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白金朋 甘肃省定西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