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大唐诗人李白的一句吟咏勾起了多少人对天台的向往和期待。新春伊始,我的故乡天台,正向世人展现属于现代化和合之城的古韵新颜。
为故乡守岁,护万家灯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佳节,“热辣滚烫”的天台文旅凭实力迅速出圈,让大江南北的游客们领略别样的文化风情。文旅高峰给天台这座古城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为了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守护群众健康平安过年,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始终活跃在执勤第一线,在炮竹声中舍“小家”为“大家”、以“小我”铸“大我”。万家灯火中,多而不乱、热中有序,乘兴而来、满载而归,这是天台带给游客们最有诚意的馈赠。
走进乡村,广大党员干部更是用热血和初心传递温暖。寒冬腊月,他们一户户走访,一家家询问,提醒注意烟花、燃气安全,为残疾、失独等困难群体送上慰问,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每个有需要的人。平安迎春、齐乐“龙龙”是基层干部共同的新年愿景。
唐风携宋韵,古郡变新都。“赭里·赏国风”“赭里·赶大集”,新春过大年的活动频频圈粉,让这条封存在历史记忆里的匠心老街重新成为时尚潮流的宠儿。“汉服装扮打卡”“非遗集市”“年货民俗”,别具一格的文旅大餐,更是让无数年轻人直呼“这还是我认识的天台吗”。
国清寺里,隋梅树下,静静聆听古寺的千年佛音。这是一座写在古书里的寺庙,一座被称为中国四绝之一的寺庙。它用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众生平等的价值观,也用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着独属于天台山的“禅”。在热闹的人流中,古寺暮鼓晨钟的泠泠之音,千年隋梅的古干虬枝,九级隋塔的巍然耸立,无一不使隋朝风韵的千年文化跃入游人的心田,一草一木,皆随心动。
迈向始丰湿地,一船、一戏、一水,在滟滟的水波里,在浩渺的夜色中,在晃晃悠悠的游船声中,以湖为布,以史为脉,以水为媒,将“和合圣地·心归天台”的故事娓娓道来。“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沉浸式的夜游演艺项目让八方来客泛舟湖上,在繁华尽处寻一场幻梦,感受江南灯火可亲的诗情画意,感受天台古郡新都的人文魅力。
不负好春光,“村”景谱共富。流水潺潺诗意处,灯笼高挂喜庆时。天台小城的精彩蝶变不止在喧嚣繁华的城市中心,更在乡村。“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也是“村”节。泳溪非遗市集、三州非遗迎新年、张思庙会、灵溪元宵晚会、峇溪甲辰书画展……一村接一村,一乡带一乡,美丽村落联动发展,用乡村共富的笔尖在春节这篇华章中宕开一笔,将精神文明的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景秀、业兴、民富、和合”是神秀天台美丽乡村的最美春景。
“春风不负年年信,又是江南好风景。”愿大家都能乘着浩荡春风,带着故乡之光,在万象更新中,“龙马精神”,积蓄信心,奋发向上;在家乡建设中,“龙腾虎跃”,活力满满,有所作为;在文明传承中,“龙行龘龘”,昂扬热烈,挺膺担当。新春新气象,新岁启新程!(朱晓玲 徐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