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将其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企图占据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主动和一席之位。
我国的资源总量丰富,多项资源储量在世界排名领先,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贯穿工业发展的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近些年来,原本只在京津冀地区严重的雾霾天气也延伸扩展到全国多地,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安心的生活生产环境势在必行,在此种情况下,绿色发展成为顺应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道屏障。
绿色是大自然的象征,是生机活力和生命健康的体现。绿色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绿色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绿色发展这一新型生产方式要求人们提升生产技能、由衷敬畏与呵护自然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自觉而负责任地降低资源消耗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量,最终消除对生态环境的人为污染,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控制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真正实现新发展理念要达到的人民美好生活境界。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态环境要有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爱绿、植绿、护绿不仅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而且正在世界上产生积极广泛影响,倡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孝肃路街道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