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建设美丽贵州”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当动植物遭到破坏时,生态系统也就会受到影响。虽然现在我省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的加大,但是这一部分资源依旧会受到破坏;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体系,提高群众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促进“美丽贵州”的建设。
一、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推进建设“美丽贵州”建设。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生物特有属、特有种多,动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珍稀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是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只有保护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多样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稳定发现,给人类提供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促进“美丽贵州”的建设。
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中华人名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对具备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进行法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售卖野生植物。与此同时为了激励各省市地区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相关条例。由该规定可以明确我国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予以了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义在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建设美丽贵州”从点滴做起,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好了、环境好了,为“建设美丽贵州”加分。
三、拓展野生动植物产业,为“建设美丽贵州”夯实基础。就目前现状来看,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完全可以在野生动植物得到相应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繁殖与培育,从而推动野生动植物产业的稳定发展,给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岗位,增加收入。开展地方特色的珍惜品种,就地保护。对于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当加强恢复力度,保障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得自然生态能够快速恢复。重视药材种植以及动物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加大野生动植物产业的深入拓展和研究,从而探究出符合其发展的战略道路,保障野生动植物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筑“和谐美丽的生态贵州。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界中,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类型,具有可再生性的特点,而且自人类诞生以来,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一直没有停歇,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对于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大量开发和应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导致很多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巨大破坏,并濒临灭绝。现如今,伴随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对我国和谐生态社会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在维持和协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才能推动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并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发展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间,推动“建设美丽贵州”的步伐。(贵州省黎平县林业局 杨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