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以守护之姿,筑生态长城

2021-05-17 16:37:23 | 来源: 中廉在线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时已入夏,满眼都是美景,绿水、青山、蓝天、碧海,一切皆可入画。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世界环境日活动上就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素有“长江之肾”的称号,然而,洞庭湖生态环境曾迅速恶化。20世纪50-70年代大量围湖造田,累计围垦面积约1933平方公里,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生态失调。其次,乱捕滥猎猖狂,有的结成团伙,配备先进设备,使用火力威猛的大抬铳;湖里“迷魂阵”遍布,电捕船横冲直撞。洞庭湖区主要污染源造纸行业,年排放的工业废水、COD、BOD5占湖区年排放总量的49.6%、81.7%、79.13%.大量的小造纸厂基本上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继续向湖区周围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仍在大量施用,蓄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多。生活污染是污染大户,排放的污染物占湖区总量的40%-50%。

1916年首先在洞庭湖发现的白鳍豚,由于泥沙淤积,水位变浅,使其活动受到限制,现已难觅踪迹。银鱼是洞庭湖的名贵鱼类,1928年产量达到90吨,现不足2吨。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越来越罕见。斑嘴鹈鹕、大天鹅等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鸟类,近年考察中很少发现。蛇类等被大量捕杀,导致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泛滥成灾。局部区域由于污染的缘故,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为了恢复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湖南省痛下决心,打响了洞庭湖保卫战。相继开展沟渠塘坝清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等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湘北水资源配置、河湖连通、重要堤防加固等十大环境治理工程;并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清除洞庭湖水域的矮围、围网,并清淤、补水、截污、禁投,整治污染顽疾不遗余力……八百里洞庭湖重新呈现了“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的景象。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同样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就可以的,需要的是所有人一起努力,护一座青山,净一湾清水,绿一片沙漠,这便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颜智勇 中共永春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