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两山”理论,以推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美丽宜居的安吉余村到依山傍水的桐庐石舍,从美景南庄到富丽下姜,这些示范村庄在现代化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山理论引领,依托各自特色,将发展与生态有机结合,坚持推动生态优先,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打造了生动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重要的生产力。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已全面收官,乡村振兴大局已正式开启,高速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是重要路径,“生态宜居”是发展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我们就要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以改善环境为根本,依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发展中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相存相依。以绿色发展为龙头,发展新经济,开拓新路径,特别是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林下养殖等,同时利用美丽的景、奇异的山、纯净的水、独特的人文风貌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产业环形链条,实现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020年的全球疫情、洪涝灾害,打破了无数人的生产生活节奏,停工停产,经济停滞,全球陷入困境,人们在与之战斗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如若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共生,那么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也不会轻易来袭。“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这些格言警局是对我们最好的告诫,时刻警醒着我们珍惜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衰,“两山”理论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各级各地党员干部在带领地方发展的同时,需根据各地的资源文化特点,因地制宜,谋划本土品牌,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真正实现既有青山,又有金山,让生态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互相成就,为人民谋取更大福祉,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人民政府 吴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