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胡集镇党委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聚焦换届重点任务,多措并举打好村级换届“前哨战”。
摸底研判察实情,风险隐患“除在前”。打好村级换届这场硬仗,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是首要任务。该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村,深入全镇19个行政村、274个村民小组,通过累计走访党员群众560余户、召开各类座谈会25场次、查阅档案资料300余份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排现任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党员队伍现状、后备干部储备、群众诉求期盼等关键信息,精准掌握村情民意。聚焦重点难点,重点排查梳理可能影响选举的历史遗留问题、宗族势力干扰、信访矛盾积案、网络舆情风险等隐患17个,对软弱涣散村、后进村进行兜底式摸排,建立“一村一策”风险预案,明确领导联村、干部包村、部门帮村联动责任,成功化解风险隐患15个,有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软弱涣散”向“坚强堡垒”转化、“后进”村向“先进”村看齐,为换届工作营造了稳定有序的环境。
拓宽渠道储人选,联审联查“把在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关键在于“优中挑优”选好人、把好关。该镇坚持开源优选,既注重从118名现任“两委”干部、52余名优秀村民小组长中“筛”骨干,更积极从36名致富能手、61名退役军人、21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优秀群体中“选”能人,动态建立涵盖186人的村级后备力量数据库。按照“优进绌退、动态管理”原则,定期考核评估,累计调整更新后备人选22人次,确保换届时“有人可选、优人可选”。严把入口关口,建立并严格执行组织、纪检、公安、信访、民政等多部门联审联查机制,对初步意向人选进行全覆盖、全方位政治“体检”,重点核查政治表现、廉洁自律、遵纪守法、道德品行及涉黑涉恶等情况,坚决将4名存在明显“硬伤”或不符合条件者挡在“门外”,切实把牢进入村“两委”后备队伍的“第一道关口”。
结对帮带强本领,工作衔接“谋在前”。确保换届后新老班子平稳过渡、工作有效衔接是巩固成果的关键。针对新进人员可能存在的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等问题,该镇未雨绸缪,精心组建由13名镇领导班子成员、19名包点干部、1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构成的“师资库”,为重点培养对象精准匹配“导师”,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帮带对子。通过言传身教、实践指导,累计开展“教方法、谈思路、说团结、话发展”等主题帮带活动110余次,有效提升后备力量岗位认知和履职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力量到村(社区)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183人次,通过跟岗锻炼、压担培养,着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确保换届后村级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平稳过渡、有序推进。(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