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为福建省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和行动指南,这一部署既是对“千万工程”经验的深化拓展,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当前,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以规划引领推动城乡空间融合,破解“二元结构”难题
“千万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核心经验在于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打破“城市扩张、乡村萎缩”的惯性思维,周祖翼书记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从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治理五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框架。特别是将“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放在首位,体现了规划引领的重要性。就像下棋要有全局观,乡村振兴也需要全县域、全要素的系统谋划。一要统筹空间布局。结合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避免“千村一面”。如浙江安吉鲁家村通过“田园综合体”规划,实现村庄、产业、景观有机统一。二要畅通要素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支持城市资本下乡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三要补齐设施短板。推动供水供电、5G网络、物流快递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服务同质化”。
二、以产业协同推动城乡经济融合,激活“共生共荣”动能
“千万工程”通过“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一要做强区域经济。发挥乡镇连接城乡的节点作用,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手工艺等特色产业集群。如福建晋江通过“产城融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鞋服配套产业。二要发展新业态。强化产业支撑,通过“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推广“农业+文旅+电商”模式,打造认养农业、民宿经济等新场景,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收益。三要构建利益联结。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让农民变身“合伙人”,打造“乡镇总部+村居车间+小组代工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三、以治理创新推动城乡社会融合,构建“和美共治”格局
“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堪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先声,从“脏乱差”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广“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发挥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作用,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领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二要推动文化赋能。保护古村落、传统技艺等乡村文化基因,建设村史馆、文化礼堂,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三要促进人才互通。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
“千万工程”蕴含的人民立场,既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更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从“千万工程”到万千气象,“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城市的“缩小版”,而是城乡融合的“升级版”。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把“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创造性转化到“三农”工作实践中,以系统思维推进产业互促、设施互联、治理互通,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陈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