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面临的 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3-11-22 10:51:05 |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审计局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审计的概述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审计的含义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审计孕育而生。大数据审计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采集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财务、管理等各类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审查与评价活动。

(二)大数据与大数据审计的特征

IBM提出大数据具有5V特征,分别为:大量(Volume)、多样(Variety)、 、高速(Velocity)、真实性(Veracity)、低价值密度(value);大数据的5V特征,决定了大数据审计的以下特征:1.全面审计。面对大量的审计数据,不再使用抽样的审计方法,并且可长期保存审计数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准确性。2.内外部数据关联审计。大数据审计对获取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数据、业务往来单位的外部数据(包括与政府数据、其他企业数据、行业标准数据)进行关联,从而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审计准确性。3.无函证审计。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授权取得被审计单位及往来单位、往来银行的相关数据,不再通过函证来证实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被审计单位与往来单位的联合舞弊风险。4.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审计。审计人员通过权限获取相关数据存储于计算机,并对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审计结论,无需到被审计单位,也不用固定时间,既节约成本,又增加了审计的灵活性。5.特色审计。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创新审计方法,制定特色审计目标,如对森林、矿产、土地、环保等各领域、各行业数据综合比对,通过大数据挖掘,达到审计目的。

(三)大数据审计的背景

2013年,国家审计署发表了《大数据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和审计启示》,该文件指出:信息技术发展到当前阶段,大数据技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单位,并且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信息与审计相结合的技术支持、人员结构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19条提出:“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要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各单位的数据资源共享,加强审计数据的归纳处理,正确分析和评价审计问题,促使审计与新技术相结合,建立安全可靠且高效的国家性审计系统,以确保国家审计的稳步发展。

二、大数据审计的现状

(一)专业人才不足

大数据审计环境下,审计业务转变需要相应的人才来支持。首先,在业务能力方面,对海量信息的整合、分析不仅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而且还要有财务及审计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知识;其次,网络的发展让数据传播极其便利,审计人员若是对数据存储不当,极其容易泄露有效信息,这要求审计人员做好数据管理工作,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二)大数据审计法规不完善

任何一种新的审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均离不开政策的指导与推进。应用大数据开展审计业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是,规范信息化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却还是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因而,如何使大数据审计能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保持传统思维模式

一项新兴技术的有效运用有赖于人们思维模式的变革。大数据技术对于各行业最显著影响就是带来了思维模式的变革。很多被审计单位已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其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其必然会对我们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带来影响与冲击。但是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多数还在沿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尤其是地县级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模式传统等严重阻碍了审计思维模式的变革。

三、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促进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审计离不开高水平的审计人才队伍,审计部门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传统审计业务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兼备的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审计人才。审计机关应系统性的组织业务骨干进行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并将这种培训机制定期化、常态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审计人员进行轮训,进而使审计人员具有能够适应大数据审计趋势的复合型知识背景,同时要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数据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新兴技术,我国的法律对大数

据技术的应用缺乏健全的法律规范,仅仅依靠职业道德很难

对审计人员的具体行为起到限制作用。因此,我国应在立法层面对大数据审计进行规范,各审计机关内部也应当出台相应制度对大数据审计进行规范。应加大对大数据审计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严格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尤其对于审计人员的保密性要进行严格要求,杜绝审计人员通过任何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泄密。

(三)转变审计思维模式

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以现场审计为主,依赖于审计人员审计、财务财会等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庞大,且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思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发现存在疑点,最终归纳出审计结论。

四、结语

随着我国审计职业化以及审计全覆盖的逐步推进,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机关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做好大数据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扎实的作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赵敏)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