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工作工资很低,怎么舍得回来呀?”
“回村里是很多工作的噢!”
“人还是要往大城市走呀!”
……
今年6月,当回村工作尘埃落定之时,家乡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们发出了不一样的疑问却同样的感慨和心声。
作为一个外嫁的女儿,我未曾想过,有朝一日竟会回到自己的原籍村;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的研究生,我从来也没有被想过,有朝一日竟会成为村里的后备力量。突如其来又意料之中的问号,似有摧毁坚固城墙之势,奇怪的是,此时此刻的我,内心仿佛固若金汤,任何的好言相劝都是多余的。我想,是我已做好了回村工作的一切准备。
我所在的村是高陂镇黄田村,这是一个全村入住安置小区的幸福村。停留在印象中的村部,还是三年前来村里盖章办事之时的那间未装修的沿街商铺,库房般的门面和简单的板材隔间,空气中笼罩着压抑的气息。盖完章办完事我便匆匆离开了。然而,三年后的今天,再次踏入村部,我竟是这样渺小,六层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威严耸立,“黄田村党群服务中心”气派地映入眼帘。正午的太阳让人眩目,办公服务大厅的空气分子却让我舒心惬意。现代感十足的办公服务区,温馨如家的群众接待区;庄重生气的规章制度,灵动飘扬的党旗墙贴;还有充满科技范儿的指纹解锁,以及笑脸相迎的热情村干部。初次见面,相见恨晚!
报道第一天,恰好遇上镇书记走村入户,村书记邀我同行。为了走村入户的有效性,镇书记选择傍晚下班后群众归家时入户,进山入户归来时已将近20:00,饥肠辘辘的我不禁对书记们的工作肃然起敬。镇村书记亲自下基层、走山区,让我见识了基层工作要在时间上、态度上接地气。
黄田村书记看起来就是个浑身充满工作干劲和热情的活跃分子,他有事没事就会去镇里找领导聊工作、谈时事。这不,上班第二天,他就拉着我去镇里走门窜户了。恰好省里派了调研员下我们村调研。在听取企业家们对于公司的发展规划,研判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基层工作要接地气地关爱企业的发展。
在一次店面租赁竞标会上,因本村村民的无理取闹和招标程序的漏洞,场面一度失控。为了解开村民的误会和不理解,村干部们各施其职,有维持秩序的,有单独沟通的,有苦口婆心的,有安抚情绪的。绳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经过干部们的不懈努力,场面终于缓和下来,招标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他们应对农村千头万绪时的态度和方法让我认识到基层农村工作要接地气地不烦燥、有耐心。
工作两个月以来,村里不时召开各类会议:七一党代会、低保民主评议会、大学生征兵工作推进会、生猪养殖污染监管工作推进会、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布置会等,一事一议,事事有推进,事事有问责。应接不暇的会议和事务丰富了我的工作视野,更让我见识了镇村工作接地气的重要性。
还有村里老乡,知道我回村工作了,一看见我,有拉着我处理民事纠纷的,有诉诸环境污染的,有申诉拆猪圈的……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渐渐重了起来,而他们,是我甜蜜的负担,让我有脚踩实地的感觉。
我不禁感慨,村里这一切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果不是托付给一个能顶烈日、能被风吹的人,恐怕完成的质量要大打折扣呀!我认为我们这些村储干,就是要发扬脚踏实地的品格,让接地气的人,拥抱接地气的工作!
区里为我们这些村储干储了六年的能量,六年后,愿有意栽花花盛开。我将无我,不负此托,静待花开之时。(福建省龙岩市永定高陂镇黄田村 张照红)